孔子与杜威德育思想异同比较
发布时间:2017-12-19 08:23
本文关键词:孔子与杜威德育思想异同比较
【摘要】: 进行中西德育思想比较,对我国新时期德育理论的完善与创新具有积极意义。孔子是构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奠基者,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一整套以“仁”为核心德育内容,以塑造“仁人君子”最高理想人格为德育目标,以因材施教、寓德育于教学、启发诱导、知行统一为主要德育方法的独具我国古代特色的道德教育理论,奠定了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化水平,维护国家的安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西方现代社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实用主义价值取向日益明显,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与其德育思想正是西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的代表。杜威在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构建了其以“培养良好公民”为德育目标,以“知识、情感、能力”为主要德育内容,以“从做中学”、间接引导,学科联合为主要德育方法的德育思想理论。对解决美国20世纪初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世界其它国家带来诸多可借鉴的经验。因此,对孔子与杜威的德育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取其之长,补我之短,对进一步完善、创新我国当代德育理论,加强新时期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德育的个体目的与社会目的的角度分别对孔子与杜威的德育目的进行梳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异同比较。第二部分:分别结合孔子与杜威德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论基础对二人德育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并进行异同比较。第三部分:在对孔子与杜威进行道德教育过程中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异同比较。第四部分:针对我国当前德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德育理念、内容、方法三个方面对孔子与杜威的德育智慧进行继承与借鉴,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创新我国德育理论,更好指导德育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贤平;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陈升;论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道德与文明;1999年05期
3 项贤明;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4 刘兴邦;儒家人文教育的价值审视[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5 扈中平;教育目的中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与历史统一[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王荣德;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任钟印;;杜威简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8 钟义伟;王力农;;德育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9 夏正江;杜威教育目的论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03期
10 班华;创造性的培养与现代德育[J];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国民;评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仝迷锋;论孔子的道德教育[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史磊;孔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雁;孔子道德教育方法及其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价值[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07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307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