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概念、内涵及实施路径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概念、内涵及实施路径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社会融合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成为学界的热点。国内学者运用该理论去解读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城市融合过程,将这一过程视为一个包括心理、文化、经济等多方面融合的长期过程。基于此理解,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合应包括身份、心理、文化等多维度内涵。因此,融合教育应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内容、互动性的教育实践、重整合的教育机制来构建综合性的教育实施路径,来提高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合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Abstract]:......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温州大学思政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SH007)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FHB080512)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R20090066)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1982年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开始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并大量涌入城市,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工群体。这一特殊群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次“农民潮”中的青年农民工开始结婚生子,与此同时,家庭式迁移成为近年来农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红婷;;城区学校农民工子女文化适应的人类学阐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2 申振东;乔姗姗;方苏;朱汶龙;;进城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生活研究综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范先佐;;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教育公平与制度保障[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张文宏;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长运;茆长荣;;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调查——以丹霞山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2 邬丽群;何景洋;高明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陈云亮;;“挥泪斩马谡”悲剧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杨甜甜;;暖春中的社会心理学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5 邱枫;;人类学视野下的比较文学——以《Sons and Lovers》、《孔雀东南飞》和《金锁记》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6 金良祥;;中美中东政策分歧的认知差异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5期
7 范红军,何建军;论高师历史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丁俊武,周志俊;教练员威信的维护与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4期
9 李f,朱淑明;运动负荷的深层次分析与运用[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10 马宏伟;卜爱云;;对近年来郑州市居民晨练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宝珍;;浅析叛逆期青少年对电视的逆反心理[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徐新林;;文化冲突、和谐校园与农村大学生社会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纪伟;;正名·定分·成事——法官角色定位之于审判权独立行使[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芳;;对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杨红霞;;为低收入群体服务:发展中国家私立教育一瞥[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王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宏观背景研究——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视角[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莹;;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形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基于中部三省的调研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何兵;;人文关怀中情感思维的价值审视[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贺建平;赵晓燕;;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影响[A];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C];2007年
10 皮勇;刘为国;;论青少年与网络犯罪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莹辉;新时期中国重彩艺术语言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段永刚;大众传播媒介资源配置刍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秦启文;企业理念的理性反思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王文忠;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D];黑龙江大学;2003年
8 张树平;建筑火灾中人的行为反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9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朱吉丽;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管理沟通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游梦潇;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广广;农民工子女教育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王云;初中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8 徐春华;高中生诚信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梁青春;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问题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吴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宪浩;;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J];财经科学;2006年10期
2 李红婷;;农民工子女低学业成绩的人类学阐释——对A市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现状调查与归因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3 研;;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主要数据公报[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滕星;西方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综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宋蓓;;农民工子女社区保护与城市融入的对策研究[J];江淮论坛;2006年04期
6 陈金生,贾后明;试论城乡文化差异和统筹的重要意义[J];市场论坛;2004年05期
7 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8 苏明;国民经济转型时期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49期
9 吕青;新市民的社会融入与城市的和谐发展[J];江南论坛;2005年05期
10 张国胜;;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融入机制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晓冬;[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汉市探索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融合教育”[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10年09期
2 王桂新;罗恩立;;上海市外来农民工社会融合现状调查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黄兆信;郭丽莹;;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职业能力面临新挑战[J];教育科学;2010年02期
4 涂启锋;;融合教育: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治本之策[J];生活教育;2007年07期
5 湛卫清;;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合教育的困惑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10期
6 李景治;熊光清;;中国城市中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排斥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郭丽莹;黄兆信;;校本课程:实施融合教育的有效载体[J];教育评论;2011年02期
8 翁细金;万荣根;;融合教育的教师角色与使命[J];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9 潘旦;;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合问题研究[J];黑河学刊;2010年09期
10 傅明宝;;“融合”理念指导下的农民工子女教育[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莉;;努力造就我国高素质劳动后备军——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2 刘桂桂;聂独席;;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思考——以贵阳市为例[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柠;;论广州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基于教育政策执行的视角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淑琼;;试论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郭雁;;关爱农民工子女 构建和谐校园[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侯晓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预防农民工犯罪对策探析[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7 袁连生;付尧;李奇;;北京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袁连生;;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改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翟林;;武汉市农民工子女体质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邹农俭;;制度建设:应对农民工问题——昆山市接纳农民工的调查与思考[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记者 吕诺 新华社记者 刘丹 中国青年报记者 周凯;农民工子女就学,,是谁截留了中央政策?[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记者 江卉邋通讯员 邹永宁 实习生 周丽;为农民工子女创造健康环境[N];湖北日报;2007年
3 记者 江卉邋实习生 潘燕 通讯员 朱俊;11.4万农民工子女在汉享义务教育[N];湖北日报;2007年
4 记者 文慧 通讯员 肖大钢 许启彤;从放开到融合[N];湖北日报;2005年
5 戚海燕;让24万农民工子女上学无忧[N];北京日报;2004年
6 冯琳;取消借读费农民工子女缘何难露笑容[N];中国工商报;2004年
7 肖玉保 吴铎思;农民工子女暑期安全亟待关注[N];工人日报;2004年
8 刘巍;关于农民工子女就学的思考[N];黑龙江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尹晓华 实习生 宋姣;农民工子女上学咋那么难[N];四川日报;2004年
10 刘万永;帮助农民工子女就是帮助我们自己[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翠兰;精神追寻:农民工子女的语言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陈小华;城市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博弈的利益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季文;社会资本视角的农民工城市融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6 钱晓燕;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袁振华;香港南亚裔学生中文学习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许光;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福利经济视角下的城市贫困群体现象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10 管义伟;供给、认同与社会融合:我国农村社区服务体制的变迁及其后果[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辉东;在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适应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朱振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慧;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不同类型初中就学情况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广广;农民工子女教育权利保障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鲁雪;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探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顾倩;论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保障[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磊;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课程设置与实施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9 栾美薇;社会排斥与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现状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10 周春;农民工子女的人际交往障碍及其对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53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353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