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研究综述
本文选题:大学生 +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参考:《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摘要】:本文对1979年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研究已获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不同于以往研究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相融合关系的观点.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and arrang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since 1979,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s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studies.
【作者单位】: 赤峰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分类号】:G641;G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郑涌,马建青,黄希庭;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关系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季丹丹;郝乐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3 石变梅;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关系综述[J];教学与管理;2005年03期
4 马建青;再论学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梁次红;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与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2 隋海娇;我国当代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戴志晶;论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的融合[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次红;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余秀华;徐菡;;影响大学生考试的心理误区及其治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11期
3 张运生;;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王雅春;;试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石变梅;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关系的再认识[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11期
6 申继亮,洪■,杨小洋;中学教师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7期
7 王巧云;王彩云;肖克奇;;成教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年36期
8 王巧云;;成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6年03期
9 卢爱新;;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热点问题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7年03期
10 沈谦芳;王婷君;;让网络成为大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推进器[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樊富珉;;心理健康教育:21世纪高等教育的新课题[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晓刚;;再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发展[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肖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特点及其利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遵尧;心理咨询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谷松;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与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3 刘洋;运用心理学原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4 王娴;心理咨询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依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师心理适应的调查与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隋海娇;我国当代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屈正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8 鞠丹;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及其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王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教育体系构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赵清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构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杨丽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关系初探[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4 梁次红;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张人杰;若干德育问题上经由比较后的发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6 蔡春,扈中平;德性培育与制度教化——论道德失范时期的道德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7 舒也;对“大德育体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8 李醒东;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价值错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赵晓春;对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的辩证思考[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石变梅;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关系综述[J];教学与管理;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淑清;发展中国家专家的国外迁移[J];人口与经济;1980年03期
2 王亨祺;扩大见闻,笔下生“花”[J];安徽教育;1980年01期
3 汪培栋;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的规律 加强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苏霍姆林斯基,刘启娴;大学生如何学习[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5 何仁;苏联高等教育的一些新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6 М·Н·鲁特凯维奇 ,Ф·Р·菲列波夫 ,周蕖;苏联高等学校在改变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三)[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7 黑田则博 ,伍岳中;美国大学生的“休学”[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8 迟恩莲;苏联高等学校教学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9 余焕睿;日本大学生从“考试地狱”进入“经济地狱”[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10 周蕖;《高等学校教育学原理》概要[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广辉;王新;;大学生个性特征对体育课成绩影响的统计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张志钧;罗厚良;李金生;张洪扬;黄文清;褚芳;雷励;李绍唐;万麟如;廖世忠;;老年虚证与氧自由基代谢及DNA损伤后修复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3 山口求;片山富美代;横川裕美子;冈山和子;铃木美惠子;;关于个别指导教育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研究[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4 甘祺庭;;有用 有味 有得——我的大学语文教学[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5 迟立强;;谈“分类”、“对比”的教和学的方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白纯;;基础英语教学中的语音训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王伟;张雯静;;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分析[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张雯静;;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韦英佳;;重视和加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10 罗玉珍;萧伯符;;当代大学生行为法制管理刍议[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芳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中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委员会 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中共天津市委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黄文;救助心灵的人[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 靳诺;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推进高校党建思政和人文社科研究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记者张世斌;心理健康 先抓师资[N];工人日报;2002年
8 王惠;成长之痛:自我中心[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张二虎 孟旭;从大学生应对SARS看心理健康教育漏缺[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黄文;团体辅导:尚处初级阶段[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巍;六十年代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于立贤;三大球魅力的价值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胡娟;消费活动中记忆错觉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霞;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慧琳;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9 郑剑虹;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朱慧敏;《华师女大学生性心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欣;形体课对广播学院女生形体改变的积极作用与效果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5 王婉莹;试论如何通过大学法律公共课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建军;多元价值观与大学德育中的价值导向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7 齐红;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问题及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栾春娟;大学生法制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9 赵明民;对“十五”期间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张文学;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797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797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