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教育技术实验中的“二元对立”及其消解

发布时间:2018-12-09 08:33
【摘要】:文章将教育技术实验认知与实验实践中存在的一系列二分现象及脱节现象归结为教育技术实验的"二元对立",并指出"二元对立"的消解是引领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健康、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分析此种"二元对立"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从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规范性这一维度提出了解决策略,以期能为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理论的丰富与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dichotomy and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gni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xperiment and the experiment practice are attributed to the "binary opposi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xperiment,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limination of "binary opposition" is leading to the health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school. The urgent need for scientif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ep-seated causes of this dualistic opposi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nrich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 theory and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school.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廷科;尊重历史事实 重视理论概括——党史教学中的体会[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2 郗慧民;“花儿”的格律和民间文学工作的科学性[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Г.Н.波斯佩洛夫 ,宋若男;论文艺学的科学性[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4 程村;关于义和团运动研究中几个理论与方法问题的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1980年04期

5 櫖智_7;六书妐余——与俞敏同志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6 米志峰 ,张正元;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7 孙韫五;“一分为二”或“合二而一”不能概括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内客[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8 章树榕;黄见德;;对目前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意见[J];江汉论坛;1980年03期

9 王忠联;张今声;;谈谈数学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10 余育德;;论辩证的否定及其基本方式[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媛;李纶;;论包装设计中的人机学因素[A];'99全国包装与食品加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贾慧颖;;认知价值判断[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3 杨u&;;汉字符号与索绪尔[A];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黄迪汉;;浅谈科技论文的新颖性和科学性[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三集)[C];1994年

5 张杰;;符号学王国的构建:语言的超越与超越的语言——巴赫金与洛特曼的符号学理论研究[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洪涛;;从东西方文评观念看李贺的《官街鼓》[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藏策;;《国画》的话语分析[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8 施爱东;;民间文学:向田野索要什么?[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张炯;;21世纪对现代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文化的新思考[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聂焱;;中国现代修辞学的一座里程碑——评王希杰《修辞学通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N];北京日报;2000年

2 高玉春;实用性 时代性 科学性[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石镇平;论理想信念的科学性[N];河北日报;2000年

4 陈春生;运用心理学提高管理水平[N];经济日报;2000年

5 黄土;公安题材小说创作片语[N];人民公安报;2000年

6 记者 吴志帆;掌握基本原理增强科学性致力军事创新跨向新世纪[N];战士报;2000年

7 姜秀珍;从大学排行榜看问卷调查的科学性[N];中华新闻报;2000年

8 作者单位:省社科院 郭唐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N];安徽日报;2001年

9 北京市科学院 王凤仙;“贤妻良母”——旧瓶装新酒?[N];中国妇女报;2001年

10 钟朋荣;如何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N];中国企业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玉顺;超越知识与价值的紧张:“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哲学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杨小微;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变革的方法论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孙黎;孤独的自我反思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王卓;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贾福生;流动中的生命[D];河南大学;2005年

6 雷德鹏;走出知识论困境之途[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李波;审美情境与美感[D];复旦大学;2005年

8 汪洁;七月派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学思潮[D];山东大学;2005年

9 康澄;文化生存与发展的空间[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高建为;左拉的自然主义诗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德清;智与美的协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俊玲;匍匐在十字架下的悲剧爱情[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冯伟;《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意象的二元对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4 杨旭;论米兰·昆德拉小说的幽默[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莉荣;哈克与吉姆关系之后现代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6 王东;论古典悲剧审美的理性取向及其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昕;为生存寻求第三条道路[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姜玲;否定绝对[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杨慧;小说《米德尔马契》中乔治·爱略特的男性形象解析[D];暨南大学;2002年

10 张君玲;结构主义视角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369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369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1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