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喀什市不同民族生源结构学校初中生学校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18:43
【摘要】:学校归属感是指学生认同所在学校并在此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愿意融入学校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业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证实,影响学校归属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学校环境。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我确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衡量个体生活水平的综合性心理指标。研究还证实,学校归属感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生源结构是学校环境的要素之一,不同民族生源结构可能对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产生不同影响,进而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多民族集居的实情使得喀什市学校的民族生源结构也不尽相同,本研究依据在校民汉学生比例实情,将该市学校类型界定为三种,即民族学生约占90%类型一、汉族学生约占90%的类型二及民汉学生基本参半的类型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在不同学校类型下初中生学校归属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之间的影响机制,以期为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研究选取喀什市四所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民族生源结构学校,从中随机抽取400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共372份,其中汉族学生189名,民族学生183名。本研究采用Goodenow等于1993年编制的学校归属感量表,Cheung等于2003年翻译并进行了修订,该量表包括归属感和抵制感两个因子。以及张兴贵等于2003年编制的适用于我国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包括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感量表,总量表包括八个因子即友谊、家庭、学校、环境、自由、学业满意度及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最后,对所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学业满意度和正性情感维度上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差异不显著,在其他维度上民汉学生差异显著,即民族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汉族学生。(2)类型三学校民族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总分、友谊满意度、正性情感及主观幸福感总分这几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类型一学校的民族学生,即类型三学校民族学生得分显著高于类型一学校民族学生,在其它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3)除学校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及正性情感这三个维度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在其他维度上得分均呈显著差异,即类型三学校汉族学生得分显著高于类型二学校汉族学生。(4)学校归属感和主观幸福感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5)不同学校类型在学校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调节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喀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玮;;融资约束、政府R&D资助与企业研发投入——来自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5年11期

2 王琴;王绍福;吴歧范;刘凤英;;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3 胡雯;谭海燕;彭熠;;初中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杜渐;杨秋莉;杜丽红;杨邻;张杰;孔军辉;;中医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医教育;2012年04期

5 庞海波;;初中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5期

6 潘晓蕾;徐琴美;;美院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及其与学校归属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7 吴延兵;;中国工业R&D产出弹性测算(1993—2002)[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8 田丽丽;;青少年学校满意度发展特点及其对学校归属感的预测[J];心理学探新;2007年04期

9 彭正霞;蒲伟;;校园文化满意度对学生归属感的影响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7年03期

10 包克冰;徐琴美;;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素芬;初中生的学校归属感、自我效能感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红;高职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树;大中小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比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4 温文;新疆民汉合校调查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杜好强;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孔令艳;中学生交往归因、社会支持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联防;大学生学业情绪、学校归属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徐坤英;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49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749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7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