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动作对彝、汉两族大学生内外群体亲社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发布时间:2020-07-11 10:16
【摘要】:同步动作是指以相同频率和(或)周期对周期性行为进行匹配的趋势。同步动作对个体亲社会性有影响。研究表明,同步动作能增加群体凝聚力,促进亲社会行为,从而增进群体成员之间的友谊,使人们更容易成为一个群体。同步动作亲社会效应的考察,有助于理解大规模群体中的合作行为,进而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群体。首先,就同步动作亲社会效应的指向对象而言,当前研究主要存在狭义和广义之争。持同步动作引起狭义亲社会性的观点认为:同步动作只会增加个体对内群体成员的亲社会性;持同步动作引起广义亲社会性的观点则坚持:同步动作不仅能增加个体对内群体成员的亲社会性,还能增加个体对外群体成员的亲社会性。最近研究表明,同步动作产生的是广义亲社会性,但这一结果尚未在中国被试身上得到验证。其次,当前研究缺乏对竞争情境下同步动作亲社会效应的验证。再者,研究发现,短暂的同步动作经历能增加个体亲社会性。那么,同步动作参与经历的多少是否会造成个体亲社会性的差异呢?基于上述三个问题,研究采用情境实验,以“左脚舞”为蓝本设计同步动作,通过两个实验来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研究1考察非竞争情境下,同步动作对彝、汉两族大学的内外群体亲社会性的影响以及其机制。研究2在研究1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竞争情境下,同步动作的亲社会效应及其机制。研究1探讨无竞争情境时,同步动作对彝、汉两族大学生内外群体亲社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情境实验,对164名被试进行研究。采用2×2×2三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动作条件(同步动作、非同步动作)、帮助目标(延伸内群体、外群体)以及民族(彝族、汉族),因变量为被试的帮助意愿以及帮助时间。实验前,先启动被试的民族身份,接着完成不同的动作任务,然后进行亲社会性测量,最后填写活动后问卷。结果发现:无竞争情境时,与非同步动作相比,完成同步动作的被试其亲社会性更高;帮助目标和民族的主效应不显著;所有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群体实体性、社会联结、延伸融合以及延伸认同的中介作用均不显著。研究2考察竞争情境下,同步动作对彝、汉两族大学生内外群体亲社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情境实验,对186名被试进行研究。实验为2×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动作条件(同步动作、非同步动作)和民族(彝族、汉族),因变量为被试投给既定舞蹈队的票数。除了亲社会性测量材料,其余材料以及实验程序均同研究1。结果发现:竞争情境下,同步与否不会对被试的亲社会性产生影响;但是彝、汉两族大学生的亲社会性存在显著差异:当投票目标为延伸内群体时,彝族大学生比汉族大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性;当投票目标为外群体时,汉族大学生比彝族大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性。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群体实体性、社会联结、延伸融合以及延伸认同的中介作用均不显著。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同步动作能提高个体的亲社会性,但同步动作的亲社会效应与其帮助目标无关;(2)群体竞争阻碍了同步动作的亲社会效应;(3)竞争情境下,彝、汉两族大学生的亲社会性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当帮助目标为延伸内群体时,彝族大学生的亲社会性显著大于汉族;当帮助目标为外群体时,彝族大学生的亲社会性显著小于汉族;(4)不管竞争还是非竞争情境,同步动作都不能通过群体实体性、社会联结、延伸融合以及延伸认同来提高被试的亲社会性。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4.2
【图文】:
MS F η2p条件 3.07 1.12 0.00目标 1.38 0.50 0.00 0.32 0.12 0.00条件*帮助目标*民族 8.59 3.13 0.02条件*帮助目标 15.55 5.67*0.04条件*民族 2.40 0.88 0.00目标*民族 1.11 0.41 0.00简单效应分析表明: 当帮助目标为延伸内群体成员时, 同步条件下被时间(M = 3.59)显著少于非同步条件(M = 4.53), F (1, 142) =5.87, p < 0.4; 当帮助目标为外群体成员时, 同步条件下被试的帮助时间与非同步显著差异, F (1, 142) = 0.88, p = 0.35(结果见图 3.2)。
图 4.1 不同民族的外群体得票率境下, 同步动作影响彝、汉两族大学生内外群体亲社会性量与亲社会性的相关分析性、社会联结、延伸融合、延伸认同、以及亲社会性(外关关系如表 4.4 所示。表 4.4 各中介变量与外群体得票率的相关系数矩阵M SD 1 2 3 4 19.99 4.39 15.36 1.71 0.62***138.96 7.21 0.34***0.21**1
本文编号:2750269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4.2
【图文】:
MS F η2p条件 3.07 1.12 0.00目标 1.38 0.50 0.00 0.32 0.12 0.00条件*帮助目标*民族 8.59 3.13 0.02条件*帮助目标 15.55 5.67*0.04条件*民族 2.40 0.88 0.00目标*民族 1.11 0.41 0.00简单效应分析表明: 当帮助目标为延伸内群体成员时, 同步条件下被时间(M = 3.59)显著少于非同步条件(M = 4.53), F (1, 142) =5.87, p < 0.4; 当帮助目标为外群体成员时, 同步条件下被试的帮助时间与非同步显著差异, F (1, 142) = 0.88, p = 0.35(结果见图 3.2)。
图 4.1 不同民族的外群体得票率境下, 同步动作影响彝、汉两族大学生内外群体亲社会性量与亲社会性的相关分析性、社会联结、延伸融合、延伸认同、以及亲社会性(外关关系如表 4.4 所示。表 4.4 各中介变量与外群体得票率的相关系数矩阵M SD 1 2 3 4 19.99 4.39 15.36 1.71 0.62***138.96 7.21 0.34***0.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世平;崔鑫;;从社会认同理论视角看内外群体偏爱的发展[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03期
2 杨荣;;牟定彝族“左脚舞”文化的传承与变迁[J];民族艺术研究;2011年06期
3 吴小勇;杨红升;程蕾;黄希庭;;身份凸显性:启动自我的开关[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4 纪兰慰,邱久荣;少数民族舞蹈在中华舞蹈史中的历史地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祖力皮努尔·艾力;维吾尔族身份启动对自我参照效应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2 杨文博;语言启动与自我参照效应的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50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2750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