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学生性别角色现状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20:00
本文关键词:江苏省中学生性别角色现状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性别角色代表个体的社会性别,反映着社会文化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期待。家庭教养方式是对性别角色形成和发展具有最直接、最有力影响的因素之一。国内外研究者在此领域也进行了较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是研究较少与性别角色相联系。 本研究以初中生和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中学生性别角色分布情况及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及分布,探讨教养方式对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研究一以CSRI-50为工具调查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研究二自编中学生父亲教养方式问卷及母亲教养方式问卷,并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研究三以研究二编制的问卷为工具,对父亲及母亲教养方式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调查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现状;研究四以研究一和研究三为基础,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得到以下研究结果: (1)总体而言,中学生性别角色的单性化、双性化、未分化三足鼎立,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依然存在;随年级升高,中学生性别角色分布呈起伏状态。比较发现,中学生性别角色的发展,城市优于农村,非独生子女优于独生子女,学生干部优于非学生干部。 (2)自编的父亲教养方式问卷和母亲教养方式问卷,均分为专制性、民主性、权威性、溺爱性、忽视性五个维度,父亲问卷17个项目,母亲问卷21个项目,两者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均可分为三大类,即积极类、中间类、消极类。积极类包括民主型、权威型、民主-权威型三种,中间类为民主-溺爱型,消极类包括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三种;权威型、民主型、权威-民主型、溺爱型是当代中学生父母主要的个体教养方式类型。父母个体教养方式在性别、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居住地及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 (4)父母共同教养方式主流是积极的、协调一致的。民主型、(权威-民主)型,民主型-(权威-民主)型、民主型-权威型、权威型-(权威-民主)型为5种主要的父母共同教养方式类型;权威型-(权威-民主型)是最优的父母共同教养方式类型。 (5)父亲教养方式与母亲教养方式各维度与男性正性特质、女性正性特质存在显著相关;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性别角色具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性别角色 家庭教养方式 中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635.5;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研究综述与问题提出12-21
- 1.1 性别角色的基本问题12-16
- 1.1.1 性别角色的概念界定12-13
- 1.1.2 性别角色的测量13-14
- 1.1.3 性别角色获得与发展的理论流派14-16
- 1.2 家庭教养方式的基本问题16-19
- 1.2.1 概念界定16
- 1.2.2 教养方式的维度及类型划分16-17
- 1.2.3 测量工具17-18
- 1.2.4 家庭教养方式在性别角色形成中的作用18-19
- 1.3 问题提出19-21
- 2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21-23
- 2.1 研究内容21-22
- 2.2 研究目的22-23
- 3 研究一中学生性别角色现状调查研究23-30
- 3.1 研究目的23
- 3.2 研究方法23-24
- 3.2.1 研究对象23
- 3.2.2 研究工具23-24
- 3.2.3 研究程序24
- 3.2.4 统计方法24
- 3.3 研究结果24-27
- 3.3.1 中学生性别角色总体分布24-25
- 3.3.2 不同性别中学生性别角色分布25
- 3.3.3 中学生各年级性别角色分布25-26
- 3.3.4 不同居住地、不同性别中学生性别角色分布26-27
- 3.3.5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性别角色分布27
- 3.4 讨论27-29
- 3.4.1 中学生性别角色的总体特征27-28
- 3.4.2 女生的性别角色发展优于男生28
- 3.4.3 中学生性别角色随年级升高成起伏状态28-29
- 3.4.4 经济发展无法消除性别角色的城乡差异29
- 3.4.5 非独生子女性别角色优于独生子女29
- 3.5 结论29-30
- 4 研究二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编制30-45
- 4.1 研究目的:编制适合我国中学生的测量父母教养方式的问卷30
- 4.2 原始问卷的形成30
- 4.3 初测问卷的形成30-32
- 4.3.1 被试30
- 4.3.2 程序30-31
- 4.3.3 结果31-32
- 4.4 正式问卷的编制32-40
- 4.4.1 研究方法32
- 4.4.2 研究结果32-40
- 4.5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40-44
- 4.5.1 信度40
- 4.5.2 效度40-44
- 4.6 讨论44
- 4.7 结论44-45
- 5 研究三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现状的调查分析45-56
- 5.1 研究目的45
- 5.2 研究方法45-46
- 5.2.1 研究对象45
- 5.2.2 研究工具45
- 5.2.3 研究程序45
- 5.2.4 统计方法45-46
- 5.3 研究结果46-52
- 5.3.1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总体分布46-49
- 5.3.2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类型的性别差异49
- 5.3.3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类型的城乡差异49-50
- 5.3.4 独生与非独生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类型差异50-51
- 5.3.5 中学生父母共同教养方式调查分析51-52
- 5.4 讨论52-55
- 5.4.1 父母教养方式类型划分52-53
- 5.4.2 父母教养方式状况乐观,积极教养方式占主导53-54
- 5.4.3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与农村父母教养方式正在趋同54
- 5.4.4 父母教养方式性别差异缩小,女生教育受重视54-55
- 5.4.5 父母教养方式一致性较高55
- 5.5 结论55-56
- 6 研究四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56-64
- 6.1 研究目的56
- 6.2 研究方法同研究一、研究三56
- 6.3 研究结果56-61
- 6.3.1 父母教养方式与性别角色的相关分析56-57
- 6.3.2 父母教养方式对性别角色的预测作用57
- 6.3.3 影响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路径分析57-59
- 6.3.4 父母个体教养方式背景下的性别角色类型分析59-60
- 6.3.5 父母共同教养方式对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60-61
- 6.4 讨论61-63
- 6.4.1 父母教养方式是决定性别角色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61-62
- 6.4.2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具有预测作用62
- 6.4.3 权威型-(权威-民主)型是最优的父母共同教养方式62-63
- 6.5 结论63-64
- 7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64-66
- 7.1 本研究的不足64
- 7.2 未来研究方向64-66
- 参考文献66-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72-73
- 附录73-84
- 后记84-85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木叶;林静;李昌庆;;CSRI在云南宁蒗彝族初中生的适用性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穆苗苗;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芳;家庭教养方式、性别角色意识与高中生异性交往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孟超;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宝勇;初中生人格特质、归因方式、家庭教养方式与自卑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5 梅真;父亲参与教养与中学生性别角色及性别刻板印象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江苏省中学生性别角色现状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14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