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比较分析——基于中美教育技术核心期刊论文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美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比较分析——基于中美教育技术核心期刊论文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美国的教育技术一直在引领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对于他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美国教育技术研究群体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多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问题研究,关注教学与学习研究、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注重国际间合作研究。相比而言,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群体涉及从小学到高校的各个层次,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为核心,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缺乏国际合作的意识。因此,我国的教育技术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同时要立足本土文化,采用多元混合研究的方法,深入地开展具体教学问题的研究,努力走出一条与国际接轨的自主创新之路。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教育技术 研究领域 国际合作 本土文化 比较研究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美国作为发展教育技术最早的国家,一直引领着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研究,因此了解美国教育技术研究现状并同我国教育技术研究进行比较,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从1972年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正式定义了“教育技术”这一概念以来,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受到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陶范;;参考文献引用原则辨析[J];编辑学报;2006年04期
2 付瑛,周谊;教育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J];医学教育探索;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陶范;;学术论著应杜绝无效引用[J];编辑学报;2007年03期
2 胡中锋;黎雪琼;;论教育研究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的整合[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胡中锋;黎雪琼;刘桂秋;;论新课程评价中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整合[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2期
4 金伟;;广义上的作者自引问题及其控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勇;应用同伴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营养教育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虎伟;;混和方法研究——美国教育研究方法的一种新范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2 向政,王燕萍,闫雪,刘永新;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及编辑方法[J];编辑学报;2003年02期
3 王平;参考文献引用原则的探讨[J];编辑学报;2004年01期
4 朱大明;学术论文引言中的参考文献简析[J];编辑学报;2005年03期
5 马红亮;教育技术研究中的科学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6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7 梁文鑫;余胜泉;;基于设计的研究的过程与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8 常河山;对教育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基础的再认识[J];河南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9 李胜利;科技论文著录参考文献的意义及要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刘儒德;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娜顺其其格;;教育技术之浅见[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9期
2 ;第七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将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3 永海;;第七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11月召开[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4 李芒;;论教育技术的“原理”[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5 高继利 ,孟玉霞;倒空学生的杯子[J];基础教育;2003年S1期
6 ;2011年第七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通知[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7期
7 陈小民;;教育学原理对教育技术学的启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8 陈雪玲;苗新萍;;探寻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中小学电教;2011年06期
9 甘伟梁;;我的教育技术观[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10 郭勇;;我国教育规划研究综述[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心;;教育技术学中的系统思想与辩证思想[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郑旭东;;教育技术哲学研究论纲[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4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罗江华;;田野工作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价值及其应用[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7 郑尚武;;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基本观念的系统分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8 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雍潜;李龙;谢百治;潘克明;陈丽;董玉琦;韩锡斌;;《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报告[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10 白银;;国内教育技术媒体研究概述[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开城;为教育技术学正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张华;用自尊构筑意识的“免疫”系统[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赵宁宁;全球化平台 规范化起点[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上)[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孙健夫;教育离不开财政支持[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昱虹;古城网事[N];网络世界;2002年
7 王越;澳政府向中国提供总额为150万澳元的奖学金[N];中国质量报;2007年
8 王晨;隐藏在词条下的知识演进:百科全书中的前沿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李伦娥;教育是创新体系重要一环[N];民营经济报;2007年
10 刘跃进;通才教育不能是拼盘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加圣;基于范式转换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徐晓雄;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沈书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姚红玉;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虚拟导师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美凤;广义技术视野下的教师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腊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韩亮;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设置探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3 高山;复杂性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初探[D];云南大学;2011年
4 邵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梁琳;中美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彦栋;中国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构建探索[D];云南大学;2012年
7 杨伟伟;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设置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熊佳慧;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小多;教育技术学本科生视觉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戚雪;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研究性教与学的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美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比较分析——基于中美教育技术核心期刊论文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21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