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及其理论结构
本文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及其理论结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 ,本文论述了逻辑起点的种种规定性以及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通过对逻辑起点基本特征的描述 ,结合教育技术的历史起点与理论变迁 ,提出了以“借助于技术的学习”作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结构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未来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逻辑起点 借助于技术的学习 理论结构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一、对逻辑起点的认识———逻辑起点及其规定性 对逻辑起点的研究是哲学研究特别是逻辑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逻辑起点作为一个抽象范畴 ,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出发点。[1] 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是构建科学理论的一种科学方法。在利用这种方法构建一门学科的理论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9期
2 朱葆伟;技术哲学研究综述[J];哲学动态;2001年06期
3 瞿葆奎,郑金洲;教育学逻辑起点:昨天的观点与今天的认识(二)[J];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瀚,唐智松;网络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张舒予;教育技术学的发展与教育现代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3 许建中;语文学习规律研究刍议[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4 刘美凤;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5 张舒予;论巴纳赛的“宏观社会教育系统”[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6 邹霞,江玲;论21世纪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徐晓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试探[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2期
8 李康;现代远程教育若干理论之评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7期
9 李文光,卢苇;以教学活动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环境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9期
10 金振坤;远程教育研究:坚持科学发展观[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大洲;关士续;;走向技术认识论研究[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运武;;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徐晓雄;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唐燕儿;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乐静;可选择的技术:关于技术的解释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6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吴颖;音乐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慧敏;技术的民主控制[D];东北大学;2005年
10 涂涛;汉字字源语境多媒体再现之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志华;中学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丽青;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思考——深圳中学初中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刘兴红;教育技术观念的变迁和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方安;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秀梅;班集体建设促进高中生个性发展的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佑镁;电子学档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钱万正;网络支持下探究性物理实验的设计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9 万晓梅;四川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个性化教育服务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10 仲倩;高中生物学MCAI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亮华;技术的伦理与政治意含[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年04期
2 王金和,曹南燕;无缝之网上的缝[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年03期
3 潘天群;技术知识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雪玲;苗新萍;;探寻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中小学电教;2011年06期
2 ;庆祝本刊创刊30周年座谈会暨“外语教育技术学”专题论坛、征稿启事[J];外语电化教学;2011年04期
3 娜顺其其格;;教育技术之浅见[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9期
4 ;第七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将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5 永海;;第七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11月召开[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6 ;2011年第七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通知[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7期
7 陈小民;;教育学原理对教育技术学的启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8 甘伟梁;;我的教育技术观[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9 陶善菊;刘清堂;王凡;黄焕;郭海燕;王胜明;;基于知识元的教育技术学科资源库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5期
10 ;观点链接[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开城;为教育技术学正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上)[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王昱虹;古城网事[N];网络世界;2002年
4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湖南师范大学 彭绍东;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解读与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河海大学 王溢;克拉克教授组织分析视角的启示[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 本报记者 茅卫东;基础教育信息化探索没有尽头[N];中国教师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刘碧玛;教学仪器设备: 发展迫在眉睫[N];科技日报;2002年
9 记者 范绪锋 刘继安;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势在必行[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吴滔;教育信息化:如何走出误区[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雄;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沈书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唐爱民;道德教育范畴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姚红玉;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虚拟导师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美凤;广义技术视野下的教师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腊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韩亮;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设置探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3 高山;复杂性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初探[D];云南大学;2011年
4 邵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小多;教育技术学本科生视觉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6 戚雪;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研究性教与学的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春莉;教育技术学之学科内容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8 曾巍;教育技术学身份危机及其消解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王岳;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的价值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吴昊;教育技术与科学技术发展相互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及其理论结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1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22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