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心理分析及心理健康引导
发布时间:2017-04-23 10:13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心理分析及心理健康引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互联网”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特征,已经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受到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广泛影响。大学生作为最大的网络群体,因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受到了网络这把“双刃剑”的深刻影响,网络既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观念、丰富的知识和创新的思维,也对其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并催生了许多心理问题。因此,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和研究,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度的网络迷恋、人际交往障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逃避现实的解脱心理、虚拟的自我实现心理、网络游戏导致的犯罪心理等,其深层原因在于无意识中的不合理构念以及高级需要得不到适当满足。矫正大学生不良网络心理应在网络文化建设、网络伦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和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采取措施。 本研究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对如何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化教育,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其中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操作层面上,借鉴了相关网站的成功经验,对一些具体的操作程序及相关管理办法做了总结性研究,并提出了有限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心理 成因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2
- 一、研究背景8-9
- 二、研究意义9-11
- 三、研究现状和不足11-12
- 第一章 大学生与互联网12-18
- 1.1 互联网的发展状况12-13
- 1.2 大学生心理状态13
- 1.3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类型13-15
- 1.3.1 满足型13-14
- 1.3.2 体验型14
- 1.3.3 宣泄型14
- 1.3.4 超越型14
- 1.3.5 逃避型14-15
- 1.4 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15-18
- 1.4.1 丰富内涵、完善自我15-16
- 1.4.2 塑造思维方式16
- 1.4.3 提供情感宣泄场所16-18
- 第二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存在的问题18-25
- 2.1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表现18-21
- 2.1.1 缺乏生活热情,产生孤独心理18-19
- 2.1.2 降低认知能力,产生厌学心理19
- 2.1.3 过度沉迷网络,导致情感迷失19
- 2.1.4 长期网络刺激,凸显人格扭曲19-20
- 2.1.5 弱化道德意识,淡化道德情感20-21
- 2.1.6 过多依赖网络,造成人际简单化21
- 2.2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主要症状21-22
- 2.2.1 社会人格异化21
- 2.2.2 情感冷漠症21
- 2.2.3 网络焦虑症21
- 2.2.4 网络孤独症21-22
- 2.2.5 社交恐惧症22
- 2.3 症状举例分析——网络成瘾22-25
- 2.3.1 概念界定22-23
- 2.3.2 网络成瘾的表征23
- 2.3.3 研究状况23-25
- 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的成因分析25-30
- 3.1 从人格角度25-27
- 3.1.1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25-26
- 3.1.2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26
- 3.1.3 相关研究26-27
- 3.2 从网络人际关系理论的角度27-30
- 3.2.1 自我表露与隐匿28
- 3.2.2 网上印象与表演28-29
- 3.2.3 网络情感诉求29-30
- 第四章 大学生网络心理的引导对策30-43
- 4.1 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30-37
- 4.1.1 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30-32
- 4.1.2 优化性格与个性,培养积极人格32-35
- 4.1.3 积极心理干预,应对挫折35-37
- 4.2 加强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的建设37-39
- 4.2.1 网络心理健康培育体系37-38
- 4.2.2 心理互助体系38-39
- 4.3 案例实践39-43
- 4.3.1 构建"五级联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模式40
- 4.3.2 建立大学生互助心理网络平台40-41
- 4.3.3 组建大学生心理互助联盟41-43
- 结语43-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47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4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志刚;;网络发展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社会科学家;2011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真真;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策略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心理分析及心理健康引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2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