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谐理念在幼教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10-13 22:51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始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幼儿心理健康水平取决于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幼教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的心理和谐状况不仅直接关系自身的心理素质,并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对幼教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教育具有突出的启示意义,可以启迪和帮助幼教大学生更好地与自我和谐,并学会与他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促进幼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21)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与自我和谐——心理和谐的根基
1. 通过自我反省正确认识自我
2. 通过勇于改进积极接纳自我
3. 通过情绪调节有效控制自我
二、与他人和谐——心理和谐的关键
1. 正确认识他人
2. 提高自身修养
3. 掌握交往原则
三、与社会和谐——心理和谐的核心
1. 与家庭和谐
2. 与集体和谐
3. 与职业和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儒家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张静,李蔓荻. 北京教育(德育). 2012(06)
[2]《论语》中的健康心理学思想探析[J]. 马忠. 孔子研究. 2011(03)
[3]儒家文化对当前中国心理健康服务实践的影响[J]. 罗鸣春,黄希庭,苏丹. 心理科学进展. 2010(09)
[4]儒家身心和谐思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郭淑新,王堰永.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05)
[5]《论语》中的心理和谐思想对大学生教育的意义[J]. 张延华. 青年探索. 2009(03)
[6]儒家和谐理念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J]. 秦喆,陈家麟.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7]儒家经典《大学》中的积极心理学思想[J]. 邱鸿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03)
本文编号:3435554
【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21)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与自我和谐——心理和谐的根基
1. 通过自我反省正确认识自我
2. 通过勇于改进积极接纳自我
3. 通过情绪调节有效控制自我
二、与他人和谐——心理和谐的关键
1. 正确认识他人
2. 提高自身修养
3. 掌握交往原则
三、与社会和谐——心理和谐的核心
1. 与家庭和谐
2. 与集体和谐
3. 与职业和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儒家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张静,李蔓荻. 北京教育(德育). 2012(06)
[2]《论语》中的健康心理学思想探析[J]. 马忠. 孔子研究. 2011(03)
[3]儒家文化对当前中国心理健康服务实践的影响[J]. 罗鸣春,黄希庭,苏丹. 心理科学进展. 2010(09)
[4]儒家身心和谐思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郭淑新,王堰永.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05)
[5]《论语》中的心理和谐思想对大学生教育的意义[J]. 张延华. 青年探索. 2009(03)
[6]儒家和谐理念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J]. 秦喆,陈家麟.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7]儒家经典《大学》中的积极心理学思想[J]. 邱鸿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03)
本文编号:3435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3435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