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教育技术理性:合伦理地发展——基于网络教育文化视角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03 13:16

  本文关键词:教育技术理性:合伦理地发展——基于网络教育文化视角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理性 伦理 网络教育文化


【摘要】:在这个以技术取胜的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但同时,面对技术性的道德失范,改变教育中的"技术至上主义"倾向至为重要。文章从网络教育文化的视角来考量教育技术理性对终极价值的追索和伦理责任的担当。
【作者单位】: 黄冈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理性 伦理 网络教育文化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网络教育文化取向下的大学网络德育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090460946)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教育技术理性何在随着网络技术日益广泛而深刻地融入社会生活,人们的生存方式由“自然生存”走向“数字化技术生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1月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2 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J];教育研究;1994年10期

3 鲁洁;网络社会·人·教育[J];江苏高教;2000年01期

4 张应强;信息时代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智松;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彬;网络道德:大学德育的新课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2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刘永杰;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陈金赞,任燕丽;打开21世纪之门的金钥匙──简论终身教育整体主体观[J];北京成人教育;1998年04期

6 屈驱;浅议网络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李毅红;充分认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王治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后现代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张践;实学精神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涛;肖平;;人性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李世雁;翟波;;建设生态伦理浅论——科技伦理的自然与社会走向[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龙建成;强建周;;信息化校园与大学德育的超越[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6 张践;;第二十六章 以实学精神克服拜金主义[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7 刘国清;;诗歌与治疗: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诗[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车海云;;21世纪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模式变革[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9 张东辉;;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6 凌宏彬;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种权变的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铁军;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2 邢金宇;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邵玲;研究生学习观的个案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许妲;网络中新型人际关系分析—以网上交友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刘华英;“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多媒体教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胡玲翠;网络时代高等学校教学模式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宏涛;论网络时代的教师角色[D];河南大学;2001年

8 吴秀霞;论人的主体性及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9 曹汉斌;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杰,姜素兰;网络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2 王晓春;论网络技术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刘世清;关于教育信息传播增值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4 冯锐;网络教育文化之内涵及其特征[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5 陈志;网络与当代青少年社会化的困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张杰;网络教育与教育新理念[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罗国富,赖杰琦;计算机第二课堂对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8 陈理宣;网络生存对青少年主体性成长的影响以及教育措施[J];教育科学;2002年02期

9 郝宁;以教育心理学视角看当前网络教育存在的缺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3期

10 周勇;论教育研究的文化学路向[J];教育研究;2000年08期


  本文关键词:教育技术理性:合伦理地发展——基于网络教育文化视角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理性 伦理 网络教育文化




本文编号:513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13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1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