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过程公平的性别维度
本文关键词:教育过程公平的性别维度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过程性别公平 自由 最优发展 价值多元 性别认知
【摘要】:教育过程性别公平是指从性别的维度审视教育内部的公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不因具有某一生理性别而使其发展受到影响。教育过程的性别公平不只是关注女生的发展,而是同时关注男生与女生的发展。意志自由与选择自由是教育过程性别公平的首要原则;教育过程性别公平的最终目标是同时致力于女生与男生的最优发展,而不是致力于教育结果的性别均衡;价值多元是实现教育过程性别公平的关键;教育过程性别公平的真正实现必须同时促进四种性别认知的转变。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教育过程性别公平 自由 最优发展 价值多元 性别认知
【基金】:强海燕教授主持的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女童教育机会与教育质量研究”(课题编号:06JDXM880001)暨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在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教育过程性别公平的关注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已有的研究大多是从女性的视角与立场出发,致力于揭示女性在教育中的不利处境,以过程中的补偿原则来追求两性发展结果的一种均衡。本文则试图从性别的维度而不是女性的视角来探讨教育过程中的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红;论教育的社会性别主流化[J];教育探索;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啸虎,陈玉梅;走向两性平等——教育公平性别视角的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朱绍友;当前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隐忧与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兰军瑞;;高校班级民主化改革新模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王吉;刘训飞;;网络中的虚拟同辈群体刍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4期
5 尚超;美国“家庭学校”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6 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7 张玉林,刘保军;中国的职业阶层与高等教育机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李传益;论文化教育与文献传播[J];图书与情报;2003年05期
9 谷峪,张文华;现代社会的社区教育大有可为[J];长白学刊;2002年03期
10 姚本先,陶龙泽;大学生学业成就的性别差异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贺素芝;;从教师成长的角度谈教育价值[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毛勇;;人口学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规模速度发展过程中的反思[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中枢;学校课程管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伊继东;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李朝东;论教育启蒙与公民人格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冠新;法治的信仰与法律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薛孝宏;论教学交往——理论的探究与现实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常亚慧;教学认识方式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传金;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金龙;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师资培训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廖大鹏;论师生关系的新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杨曦;成都高新区离异单亲家庭普高生的家庭教育现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雷爱华;论课堂问题行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杨志亭;体育在人的早期社会化过程中作用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晓斌;从我国三种小学语文课本看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兼与美国一种阅读课本的比较[J];教育研究;1994年10期
2 张良才,李润洲;关于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鑫;;浅析中外教育观念[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1期
2 王青华;李娇;;探析民主教育思想对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渗透[J];运动;2010年02期
3 王越敏;;成功学在职业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0年01期
4 李京;;“引路人”与“拐杖”[J];现代特殊教育;2010年02期
5 刘永奎;徐水;;从艺术角度谈计算机游戏[J];新闻爱好者;2010年02期
6 之杂;;破柜台引发的“超级变革”[J];农家参谋;2010年02期
7 徐春根;;庄子教育观管窥[J];嘉应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赵庆寺;;青年网络亚文化的文化逻辑[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1期
9 屈明珍;;波伏瓦对“他人问题”的思辨[J];求索;2010年01期
10 李秀铎;刘言颜;;托克维尔民主政治理论中的社区思想视角[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2 傅林;;权力的制衡与积极的自由——美国1965年“初等与中等教育法”的制定及实施过程分析[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3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傅林;;权力的制衡与积极的自由——美国1965年“初等与中等教育法”的制定及实施过程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董艺;;论《娜嘉》中的超现实主义写作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蒋丽;;闲谈法国人——法国人的社会文化特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杨健吾;;羌族社会伦理思想述论[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三)[C];2007年
8 王天成;;生命意义的觉解与辩证法的任务[A];“哲学:基础理论与当代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仰海峰;;阿伦特眼中的马克思[A];“哲学:基础理论与当代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邓年刚;;美国社会生活与诗歌[A];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文玉;自由与民主的限度[D];南开大学;2009年
2 许恒兵;理解“历史规律”[D];南开大学;2009年
3 钟虹滨;自由与创造[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俊虎;梦想在泥泞中放飞:自由·自觉·自卑·自毁[D];兰州大学;2008年
5 胡兴建;为了自由[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董慧;社会活力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孔文清;弗洛姆自律道德及其对中国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谭德生;自由与控制—电子传媒时代的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伍俊斌;公民社会建构的基础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卢少鹏;自由与共和国的创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粟益明;三权分立与主权在民[D];浙江大学;2009年
2 欧家路;民事主体的观念史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黎乃忠;从婚姻的契约性本质论夫妻忠诚契约的效力[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杨子飞;自由与确定性的双重变奏[D];浙江大学;2009年
5 孙可可;论权力运行透明化的民主基础[D];湖南大学;2009年
6 刘卓群;自由的追寻[D];内蒙古大学;2009年
7 金芳;不止是轻狂[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金伟;马克思恩格斯正义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薛芳芳;记忆·空间·身体[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晓艳;总是在路上—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的主题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82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582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