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发达国家STS课程研究与实践述评
本文关键词:主要发达国家STS课程研究与实践述评
【摘要】:STS课程是西方发达国家科学课程的重要形式,是30年来西方科学教育政策调整和改革的产物。西方国家STS课程的实践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不少国家都推出了一些具体的STS课程形式和教材。研究发现:主要发达国家的STS课程在目标上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内容上体现了综合化的特征,在理念上则强化了科技与人文的整合。
【作者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主要发达国家 科学教育 STS课程
【基金】: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青年基金项目“中学阶段STS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07JC88001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在西方科学教育界,STS(即科学、技术、社会,英文为Science Technology,and Society,简称STS)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术语:它代表了科学教育发展的方向,甚至承载着改造传统科学教育、促进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期待和梦想。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积极推动科学教育改革,以STS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乐乐;;澳大利亚:推广科学教育计划[J];上海教育;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宏,顾祥红,李晓颖;STS教育模式和工程教育改革[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黄晓;论STS教育的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3 张红霞,郁波;国际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历史与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4 郭元婕;"科学素养"之概念辨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5 何善亮;;美国科学教育师资培训的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6 黄晓;黄志成;;再论STS教育的后现代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7 傅松涛;毕雪梅;张东会;;教育组织形态的历史回归与超越——当代美国家庭学校的组织形态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8 刘华杰;;公民科学素养测试及其困难[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许弟余;许国梁;;STS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李海红;吴美玉;刘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教育叙事研究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恒通;;关于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再思考——置疑《图书馆学研究不应脱离实际》[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佳;;中小学STS教育的反思——基于《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的解析[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李波;;利用教育技术实现校本双语教学[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4 雷绮虹;张志敏;;2007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会场活动评估主要结果对大型科普活动策划与设计的启示[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5 许志峰;马雪梅;;试析当代美国人的科学观与科学素质观[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任咏夏;;我国中小学校园自动气象站的建设研究[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克文;;STS教育:当代科学教育的一种理想范式[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王练;;幼儿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调查研究[A];全民科学素质与社会发展——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米佳琳;刘继和;;科学素养教育在我国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中的发展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10 王鹃;陈敬全;;借鉴国外科普创作经验,更新科普创作理念[A];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勇;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学东;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D];山西大学;2004年
5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侯新杰;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宇文;社本主义教育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光明;数学教学效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靳莹;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晶;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谷桂超;高中化学教学开展“两贴近”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根洲;二战后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目的的演变对科学教育内容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赵大川;普通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兵;中师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蔡其勇;中学化学中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杨阳;高中物理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8 罗逾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实施STS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黄金海;物理教学中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建茸;高中化学STS教学模式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明全;;STS课程:类型、特征及改革走向[J];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2 马开剑;;发达国家中学STS教育课程实践述要[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3 梁英豪;;美国中学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些情况和问题[J];化学教育;1993年04期
4 熊士荣;康雪君;;科学、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刘克文;;对我国近现代科学教育价值缺失的反思[J];教育科学;2009年01期
6 丁邦平;;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纪要[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4期
7 张璇;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对中国的启示[J];宁夏教育;2003年06期
8 J.克里格;W.沃西;向真;;促进科学教育的全面改革[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1年01期
9 韩华球;李红霞;;关于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趋向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3年03期
10 徐杰;;第二届全国幼儿科学教育研讨会综述[J];幼儿教育;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宝山;;欧美国家开展科学教育对我国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韦钰;;科学教育和综合国力——架构科学与教育之间的桥梁[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白岩;;博物馆可动手展览与青少年科学教育[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江光华;;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怪现象[A];衢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5 柳伟忠;赵江清;丁俊;;上海市“科教兴市”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上海市社联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6 张诗超;;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全过程[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7 ;2020年内蒙古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下)[C];2004年
8 牛建民;;化学史教育对促进中职生科学本质观的研究[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黄炜;王晓巍;;科学观的嬗变与中学化学教学改革[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卞祖武;赖肖冰;邱伟华;;培养适应区域发展需要的小学科学教师——江西省小学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建生;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出现疲软期[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洪梅芬;《上海迎世博文明行动计划》正式发布[N];解放日报;2004年
3 记者 王振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将低于预期[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记者 王建生;美国人干活狂[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晓清;主要发达国家农业补贴透析[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6 中国工程院院士 韦钰;培育创新文化不能缺位科学教育[N];光明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朱广菁;韦钰: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瞄准5~12岁[N];大众科技报;2005年
8 韦钰;科学教育评价的国际发展新趋势[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记者 陈江;韦钰院士在邕作科技报告[N];广西日报;2006年
10 翟立原;第五讲: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礼;20世纪美国中学科学教育的发展与变革[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孙可平;STS教育:挑战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蔡其勇;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王晶莹;中美理科教师对科学探究及其教学的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发俊;社会语境与公众科学素养测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李江林;高师理科专业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金京泽;韩国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宋泓明;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刘赣州;中国资本配置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孙福国;扩张性财政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彭成;科学文化与中国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何振丽;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模式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俊娜;我国科学教育中科学史教学的相关思考[D];河南大学;2007年
4 朱传信;后现代科学观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8年
5 朱汝葵;着眼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莎;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与实践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新科学观的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金多广;美国两次科学教育改革的HPS背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晶;以信息技术为视角开发研究型STS课程[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云峰;主要发达国家城市化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52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652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