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到教师的嬗变:日本教师入职的衔接机制
本文关键词:从学生到教师的嬗变:日本教师入职的衔接机制
【摘要】:加强初任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是确保其能够胜任教学岗位的必要条件,也是职前教师教育与职后教师发展顺利衔接的关键。日本在教师入职衔接上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尤其是如何保证初任教师教育实践力发展上的经验,有其独到之处,值得借鉴。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日本 初任教师 入职教育 教育实践能力
【基金】: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师职前专业知识建构研究”(09Y203)
【分类号】:G531.3
【正文快照】: 时至今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普及阶段,社会各界也纷纷开始讨论高校培养人才的社会可用性问题。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包括师范生在内的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认为最不满意的就是高校就业实践教育的缺失。[1]看来,教育实践能力的加强是教师职前与职后衔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成海;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连续统观点下的教师教育范式:理论基础与结构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莉萍;;乡村初任教师文化认同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1年24期
2 易海燕;;美国初任教师教学实用艺术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年07期
3 吴刚平;余闻婧;;论初任教师的教学理解[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6期
4 杨威;;日本教育公平分析及借鉴[J];教育导刊;2011年06期
5 石连海;;日本教师专业化发展:沿革及特征[J];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6 王淑杰;;日本开放式个性化教育改革及其启示[J];肇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卢俊勇;陶青;;论教师流动制的社会基础、先决条件与价值旨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8 刘大立;日本的教师研修制度[J];中小学管理;1997年12期
9 何宛昱;刘旭升;代玉;;试析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教育的改造[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黄祺;;学奥数还是种萝卜[J];教师博览;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燕;芦咏莉;;中学初任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工作投入:基于JDR模型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朱浩东;;杨贤江对日本教育的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施国恩;;日本的教育史研究组织及其新动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于洪波;;二战后美国军事占领与日本现代教育体制的确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何生根;;吴汝纶与清末学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周洪宇;;日本学者陶行知研究概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陈时见;;中日近代教育改革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张淑细;;日本教育督导制度的演变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胡国勇;;壬寅、癸卯学制与日本明治后期学制的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张琦;;试析留日学人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陈丹;日本教育的独到之处[N];科技日报;2003年
2 陈鸿斌;日本教育患了什么病[N];光明日报;2001年
3 ;日本教育现窘境[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4 北京二中 郭怀海;日本教育改革点滴[N];北京日报;2001年
5 李 茂;日本教育放权 改革谨慎启动[N];中国教师报;2004年
6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田辉;未来10年:日本教育强调社会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记者 王大军;日本教育流行“高大协作”[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8 张庆华;耳闻目睹日本教育[N];中国石油报;2000年
9 王大军;日本教育流行“高大协作”[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卧松 编译 赵萍 编译;一个美国教师眼中的日本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征;在摇摆中寻求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谭菲;美国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文英;模仿、自立与创新——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5 杨孔炽;江户时代日本教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7年
6 严玉萍;中美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秦立霞;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周萍萍;近代日本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德凤;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蒋苏勤;初任教师工作困扰及其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何雪峰;初任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晓燕;关于初任教师专业身份及其建构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姜琳;全民大学教育时代下的日本应试竞争[D];南京大学;2011年
6 李昕;中日教师入职教育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贺晓敏;新课改背景下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庞柏;初任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廖静;初任教师职业认同感叙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沈艳;初任教师的实践智慧成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13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813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