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纪大学生与一般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和心理防御机制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违纪大学生与一般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和心理防御机制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健康 违纪大学生
【摘要】: 自尊和心理防御机制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同时自尊水平的高低、防御机制的使用、心理健康高低水平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本文选取普通大学生88名,违纪大学生27名,将IAT、SES、DSQ、SCL-90以及半结构式问卷作为测量工具,通过t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分别对普通大学生和违纪大学生的内隐外显自尊、心理防御机制、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研究,分析两个群体在上述因素上的差异,并且通过访谈法进一步了解违纪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本文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研究一为普通大学生的内隐外显自尊、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大学生群体中外显自尊高内隐自尊高的个体与外显自尊高内隐自尊低的个体在心理防御机制的使用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低外显低内隐自尊、低外显高内隐自尊在不成熟性防御机制的使用上要显著的高于高外显高内隐自尊的个体;低外显低内隐自尊个体在掩饰因子的得分上,要显著的高于高外显高内隐自尊的个体;外显自尊与心理健康症状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而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之间没有相关;高外显高内隐自尊的心理健康症状得分要显著的低于低外显高内隐自尊;高外显低内隐自尊在心理健康症状上的得分显著的低于低外显低内隐自尊和高内隐低外显自尊;不成熟性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掩饰因子与心理健康症状呈高度相关;外显自尊与心理健康症状、不成熟性防御机制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外显自尊与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内隐自尊与心理防御机制各维度和心理健康症状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 研究二首先研究违纪大学生的内隐外显自尊、心理防御机制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然后将违纪大学生与研究一中随机抽取的大学生进行对比,其结果如下:违纪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存在内隐自尊,其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不相关;违纪大学生的外显自尊与心理健康症状、不成熟性防御机制存在显著性负相关,外显自尊与成熟性防御机制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违纪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的分离除了像普通大学生那样与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性相关外,还与成熟性防御机制和不成熟性防御机制有显著性相关。心理健康症状与不成熟性防御机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也与成熟性防御机制存在显著性负相关;中间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症状、内外隐自尊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同时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症状、心理防御机制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违纪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内隐自尊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受处分与否与性别在外显自尊上存在交互作用;违纪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抑郁和强迫症状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具体防御机制维度上,无处分个体的成熟性防御机制与不成熟性防御机制呈显著性正相关,而有处分个体的成熟性防御机制与不成熟性防御机制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无处分的中间型防御机制与成熟性防御机制、不成熟性防御机制和掩饰因子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而有处分的中间型防御机制与成熟性防御机制、不成熟性防御和掩饰因子的相关却都不显著;无处分与有处分的不成熟性防御机制与掩饰因子呈显著性正相关,成熟性防御机制与掩饰因子之间无相关。 研究三通过半结构式问卷访谈法,对违纪大学生的心理演变过程进行了描述,包括受违纪行为影响程度的因素,被试面对违纪行为后的认知、情感、行为的不同变化。最终得出受违纪行为影响程度的因素有受处分等级、入校后的学校适应情况、社会支持、个人认知加工方式、性格特征以及对待处分的态度等。
【关键词】: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健康 违纪大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2
- 1 文献综述12-28
- 1.1 大学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心理防御机制以及心理健康有关概念综述12-21
- 1.1.1 心理健康相关概念和标准12-15
- 1.1.2 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相关概念15-18
- 1.1.3 心理防御机制相关概念18-21
- 1.2 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心理防御机制以及心理健康关系的已有研究21-27
- 1.2.1 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已有研究21-25
- 1.2.2 自尊与自我防御机制的关系研究25-26
- 1.2.3 大学生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26-27
- 1.3 决定负性事件影响程度的因素27-28
- 2 问题提出28-34
-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和本文的创新之处28-29
- 2.1.1 以往研究的不足28-29
- 2.1.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29
- 2.2 问题提出的理论基础29-32
- 2.2.1 精神分析关于自尊、心理防御机制以及心理健康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29-30
- 2.2.2 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理论30
- 2.2.3 有关内隐、外显自尊的理论30
- 2.2.4 关于负性事件的理论30-32
- 2.3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32-33
- 2.4 研究方法33
- 2.5 研究意义33-34
- 3 结果与分析34-66
- 3.1 关于普通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和心理防御机制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34-45
- 3.1.1 研究目的34
- 3.1.2 研究假设34
- 3.1.3 研究方法34-36
- 3.1.4 分析与讨论36-44
- 3.1.5 结论44-45
- 3.2 违纪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内隐、外显自尊、心理健康以及防御机制上的关系研究45-59
- 3.2.1 研究目的45
- 3.2.2 研究假设45
- 3.2.3 研究方法45
- 3.2.4 分析与讨论45-59
- 3.3 违纪大学生的访谈研究59-66
- 3.3.1 研究目的59
- 3.3.2 研究假设59
- 3.3.3 研究方法59
- 3.3.4 分析与讨论59-66
- 4 总体讨论66-69
- 4.1 关于普通大学生相关因素的研究66-67
- 4.2 关于违纪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关因素差异的讨论67-68
- 4.3 关于违纪大学生的访谈讨论68-69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69-72
- 5.1 研究结论69-70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70-72
- 附录72-75
- 参考文献75-83
- 致谢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素梅;秦红霞;沈树周;;高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李虹;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2期
3 张向葵,丛晓波;关于心理健康的哲学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2期
4 周青;韩雯琛;;大学生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水平与网络成瘾类型的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11期
5 蔡若吟,陈晓,陈喜穗,赵虎;大学生个性与防御机制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6 廖湘蓉,龙晓东 ,邓治文;高校贫困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7 刘欢欢,张小远 ,解亚宁 ,肖蓉;不同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及其专业满意度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5期
8 彭虎军;魏书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9期
9 胡海青;王小桃;;大学生防御风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2期
10 刘国华;;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华俭;内隐自尊的作用机制及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席明静;抑郁症患者内隐自尊及其稳定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郑信军;处境不利学生的内隐、外显自我概念及其预测源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艳艳;大学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晓芳;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社交回避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永杰;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慧渊;自尊与防御机制使用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张雨;情感策略在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17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817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