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当前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三种教育误识

发布时间:2017-09-21 22:28

  本文关键词:当前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三种教育误识


  更多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 传承 教育 误识


【摘要】:在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认识上,当前我国主要存在三种误识:将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片面狭同于学校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将原本分别侧重于行为、知识、价值系统的家庭、学校、大众传媒教育传统文化传承机械混同于三者各自传统文化的全纳传承;将教育的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仅归因于中微观的家庭、学校、大众传媒而无视国家宏观教育决策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忽视。为此,在教育之文化传承观上,我们应当确证家庭、学校、大众传媒三类教育形式之文化传承必需性,构建"三位一体"的传统文化传承网络;突出三类教育文化传承之各自侧重点,力促三者各司其职、同质同构;重提宏观教育决策之国民性,整体加强教育之"人文化成"功用。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传统文化 传承 教育 误识
【基金】:第42次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大教育视野下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研究”(20070420554)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如何通过教育有效传承赓续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观念层面需要明确三个认识前提,一是文化观(守还是弃);二是教育文化传承观(如果守,怎么守);三是教育文化传承内容观(守什么)。由于笔者在其他场合已就第一、三两个问题作了详细论述,①故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存在的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祖洲;试论新加坡国民意识的形成[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2 张进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3 李盈;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年04期

4 石中英;本土知识与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5 容中逵;;论当前我国教育传统文化传承践行之文化观基础[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01期

6 王岳川;全球化与新世纪中国文化身份[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6期

7 容中逵;;论教育目的表述的国民性问题——战后中、韩、日、新四国教育目的之国民性比较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8 张洪军;犹太人的家庭教育[J];世界中学生文摘;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计平;么加利;;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以滇西北贡山县丙中洛乡为个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2 岳谦厚;田明;;舆论传媒、社会动员与权益博弈——1922年北京政府邮资加价风波之考察[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3 钱斌;;学术自由与制度保障——以中央研究院为例[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4 黄日强;;传统因素对德国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王国新,宋力;论传统师德的时代价值及其意义转换[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杜钢,张会兰;美国文化传统浅探[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顾秀玲,张会英;多元文化与初等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文化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7期

8 韦浩明;赵取花;;实用与趣味: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浅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7期

9 许巍;陈少徐;张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比较——以我国广东省与香港地区以及美国、新加坡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8期

10 褚宏启;历史上英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渐进式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少萍;;本土知识与文化创新——以云南民族工艺文化为研究个案[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2 王嘉毅;梁永平;;中国科学教育的文化使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高天明;;我国近代教学方法变革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彭虹斌;;近代英国职业技术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牛光夏;;电视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民间影像[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曹进;;网络语言传播的“模仿”与“复制”[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朱志平;;对新世纪汉语教材的思考——从加拿大中学汉语教材编写所想到的[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8 朱志平;;海外中小学汉语教材的任务[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9 崔延虎;;双语教学与双语教育的教育人类学审视[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金霞;;日本殖民教育政策之文化根源浅析[A];直面血与火——国际殖民主义教育文化论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4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1年

6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方明;缄默知识面面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勐;硕士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俊杰;论我国死刑废除中的民意引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晓丹;明清家训家规文化及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明月;儒家文化视野下当代高校师生冲突现象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唐芳;新媒介环境下的政府公共传播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洪;论红河和谐社会建设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响;高师民族声乐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葛桥;论工读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江南大学;2010年

10 张赛勇;从全晋会馆探究传统砖雕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忠魁;论日本21世纪国家发展战略与教改对策[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2 陈俊珂;日本和新加坡学校德育特色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3 李春华;文化民族主义:原初形态与全球化语境下的解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5期

4 朴泰洙,朴成日;20世纪末韩国的教育改革政策和21世纪课题[J];东疆学刊;2001年04期

5 陈祖洲;试论新加坡国民意识的形成[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6 张进峰;发展教育理论需要革新四大外围观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04期

7 王万民;韩国学校培育民族精神探微[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5年02期

8 章一;把孩子培养成现实生活中的获胜者——推荐《家庭教育在美国》[J];少年儿童研究;2003年05期

9 何晓明;文化保守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平议[J];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10 张谦;韩国的教育改革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容中逵;;家庭教育:你在传统文化传承中都做了些什么?——论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16期

2 王璇;;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9期

3 孟幻;冯钢;;谈当代艺术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借鉴[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周党;;浅议流行歌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张丽;;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纺织品图案设计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6 严谧莞;;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校教育之思考[J];考试周刊;2011年06期

7 陈家柳;;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纵论[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8 詹凯丽;康英;;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J];才智;2009年08期

9 尧琳;;在美术教学中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J];青年文学家;2009年18期

10 胡丽婷;罗坚;;民间美术在农村基础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和作用[J];艺术教育;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佳;;传统文化与社区先进文化建设[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2 宋志军;;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于丹〈论语〉心得》一书的出版营销过程的启示[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3 陈沛沛;杨枝青;杨杏林;张晶滢;肖芸;苏丽娜;;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思想造就了“海派中医”[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周大伟;;皇帝的新衣:来自北京老胡同的吊诡[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缪品枚;;畲族与闽东传统文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6 李群;;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现代人才管理的启示[A];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C];2009年

7 冯敏;;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与改革[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8 刘梅;;论心理学形神观整体恒动思想[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田峰;;传统文化与晋江文化的现代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杜熙茹;;我国传统文化在假日体育旅游中的和谐共享——以南海西樵山对南狮的策划为例[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威;首届克州“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在阿合奇开幕[N];克孜勒苏报;2007年

2 冯其庸;文化振兴需广开“才路”[N];人民日报;2007年

3 卫平;白鸿:为传统文化寻找生存空间[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新华;利用节假日弘扬传统文化[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见习记者 禹媚邋记者 何腾江 通讯员 曾木华;黄圃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N];中山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何沙洲 实习记者 吴闻莺;传统文化是一笔大财富[N];经理日报;2004年

7 马智;传统文化保护是一个国家的责任[N];音乐周报;2003年

8 陈四四;行走在挑剔的目光中[N];四川日报;2007年

9 著名学者 文怀沙;尊重传统不等于开倒车[N];人民日报;2008年

10 王玉梅邋程晓龙;媒体要积极推进传统文化发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国;教化与超越:中国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文安;周秦两汉神仙信仰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王保庆;传统文化与执政党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云;中国会计文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6 郭树芹;唐代涉医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张佑林;江浙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赵先政;汉剧传承发展与保护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9 郑国华;社会转型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10 陈胜;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法律与宗教[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浩;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08年

2 张国洋;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苗族文化的传承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3 葛涛;传承与重构[D];青岛大学;2007年

4 杨莉菁;广西田林县北路壮剧的保护与传承[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冯涛;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吉祥文化及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邵萱;杜尔伯特蒙古族民间音乐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谭艳红;夏目漱石和传统文化[D];湘潭大学;2001年

8 王继太;绘画个性化语言的探索[D];延边大学;2004年

9 王小良;论中国佛教的末法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盛辉;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97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897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d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