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课程观的理论创新与不足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课程观的理论创新与不足
【摘要】:在后现代课程观念中,开放性、过程性和多元性是课程的显著特征。后现代课程观的理论创新体现在它关注课程在促进人的心灵成长方面的价值,重视师生对话和探究的教育意义以及强调课程的启迪与解放功能等方面。后现代课程观的不足表现为其对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的忽视,对多元与差异的过于强调以及对学生参与及建构课程的过于强调等方面。全面认识和评价后现代课程观,对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后现代课程观 现代课程范式 相对主义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意识生活世界是一个“文本的”、“话语的”世界,这一“文本”、“话语”是可以被解释、被分析、被重构的,而通过对“文本”、“话语”的重新解释、分析与建构,可以发展自我意识以及社会文化关系意识。因此,后现代主义者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赋权”,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刘旭东;论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叶光华;董亚军;;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方法与构建[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5 常蕤,马志凌,佘少华;课程走向自组织——后现代课程理论之复杂性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郑晓齐,张豫;柔性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实现途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李文辉;;构建和谐环境: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8 毕超;地理网络课程开发、设计的实践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饶耀平;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10 汪利兵,谢峰;论UNESCO与WTO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不同倾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尚淼;;工业设计课程模块化模式教学探讨[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7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唐松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大川;普通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柯闻秀;高校课程国际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4 柳志红;幼儿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陶亚奇;美国初中科学教材《Properties of Matter》中化学部分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肖海丰;探究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梁燕颜;试论幼儿发展为本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敏婕;美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田枫;中学生数学学习伴随性目标评价体系的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道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与高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3期
2 鲁捷;;透视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罗梦龙;吴玉华;;后现代课程观下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J];教学与管理;2010年09期
4 张国伟;;论语文教师培训中《语文教育学》课程体系的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3期
5 乌兰哈斯;;关于语文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的思考[J];语文学刊;2009年05期
6 曹阳;张守波;;后现代课程观对构建开放性数学课堂教学的启示[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年02期
7 王成义;;由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所引发的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02期
8 赵月娥;;现代课程与后现代课程的比较和融合[J];沈阳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曹艳;;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邹绮文;朱方长;;精品课程建设的后现代课程观透视[J];学理论;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明珍;给学生一条阅读的跑道[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蒋建华;中国教育研究需要中国气派[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乔纳斯·F.索尔蒂斯(作者系原英文版编辑);后现代课程观[N];中华读书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谭凤;后现代课程观视角下的高校双语课程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张小永;后现代课程观与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探究与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爱华;后现代课程观视野下的地理教材再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玉娥;后现代课程观视野中的阅读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04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904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