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的学习应用于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探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设计的学习应用于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探究
【摘要】:针对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该文探讨了基于设计的学习及其逆向思维过程操作模型,并将基于设计的学习运用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对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索。
【作者单位】: 赤峰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网络中心;
【关键词】: 基于设计的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 设计 评价
【分类号】:G40-057;G642
【正文快照】: 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科技革命迫使人们不得不具有更强的创造性思维。世界的变化速度如此之快,有越来越多前所未有的或者难以预料的情况需要我们应对。由于新科技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再满足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而需要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来应对各种意外困难,这必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有录,俞树煜;关于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2 刘梅;;新加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带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11期
3 赵中建;;再论教学设计——访荷兰土温蒂大学迪卡斯特拉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婉丽;;现代教育技术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度”的把握[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年09期
2 杨九民;王继新;李文昊;;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3 赵冉;郑宇珠;王命宏;;在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0年05期
4 马月进;;研究性学习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的探索[J];大众科技;2008年03期
5 许少漫;;浅谈《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J];福建电脑;2011年10期
6 马运朋;;教师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现状与反思——基于综合课程视角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7 杨哲;;增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实效的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1期
8 姚丕荣;孟林;;我国西部部分地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9 高轶俊;;普通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年11期
10 薛庆文;;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任务驱动法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源;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耿业军;《摄录像技术》课程学习情境的创设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静;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米雁;人文精神关怀下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雪萍;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中培养高专师范生信息素养的探讨[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世伟;“教学处方理论”应用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林国曼;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炳林;关于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改革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英丽;《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南国农;高校信息化教育课程:教材教法浅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2 姚巧红;李玉斌;刘德山;胡卫星;;面向新课程的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3 张文兰;关于高师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4 陈声健,杜衡吉;重构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学模式[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刘成新;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新模式——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改革构想[J];现代教育技术;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旭荣,张乐;聚类分析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夏代成;;改革教师评价标准 提高教育素质教育能力[J];时代教育;2006年S3期
3 苏启敏;;成就标准:教育评价视域下的范式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28期
4 武法提;龙陶陶;;网络教师在线指导活动评价标准的研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5 荆林燕;;梅里尔E~3教学思想及其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7期
6 赵慧珍;王丹;;基于教师发展的教师评价制度探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卢正芝;洪松舟;;教师有效课堂提问:价值取向与标准建构[J];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8 吴华 ,魏佳 ,胡宁;学科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J];教育信息化;2005年11期
9 兰瑞平;;面对挑战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05期
10 刘树安;;试析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与考试作品的评价标准[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君昌;;赏识引领,和谐发展——浅谈运用赏识性评价,促进民办学校教师专业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吴佳德;;实施教师自我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3 章志光;;学生的价值观与新社会行为的关系[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4 宋艳丽;;民办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徐瑞泰;;“一节好课”必备的“三大要素”[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杨应元;宋艳丽;;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民办教师评价体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7 张静;;论合作学习方式应用于在线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8 高梅花;;基于网络教学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策略[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石家庄美术职业学校课题组;;心理健康对美术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10 伍君昌;;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建立新的教师评价体系 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泓霈;“淡化分数”的评价标准是教育福音[N];工人日报;2009年
2 内乡县桃溪镇中心小学教师 刘红豪 栾川县第三实验小学学生家长 郭向阳 驻马店市胡庙乡一中教师 梅景丽;改变“评价标准”才能真正“减负”[N];河南日报;2010年
3 王肖杰;因材施教,立足于评价标准的多元化[N];威海日报;2008年
4 高琰 白银区王岘学区;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N];白银日报;2009年
5 通讯员 高旦萍 何佳 记者 李水根;浙江统一学校卫生评价标准[N];健康报;2010年
6 孙常青;是努力方向不是评价标准[N];中国教师报;2005年
7 朱凤翔;新课程标准下好课评价标准之我见[N];甘肃日报;2005年
8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 胡东芳;什么样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好学校[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王彦;关注教师心理健康[N];黑龙江日报;2006年
10 尹晓华;取消“三好”评选意味着什么[N];四川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俎媛媛;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梁红京;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丁婧;功能层面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爽;网络教育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刁贺;从教师的学生情感取向看评价学生的标准[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吴红梅;表现性评价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莉;英美初任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及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伍丽媛;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质量分析和评价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谢晓军;校本课程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潘娟;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重构[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8 曾蓓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肖利英;美国在线课程评价项目分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黎友源;网络课程设计及评价标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14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914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