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研组长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已愈发显得重要。由于教研组长的实然角色与应然角色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无法满足教研活动的实际要求。因此,本文立足于教研活动实际,分析教研组长的角色,并尝试对中学教研组长角色的定位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关键词】: 教研组长 教研活动 教师 角色
【分类号】:G451.7
【正文快照】: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逐步落实,教研组长作为学科教学的带头人和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现今具体的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实然角色与应然角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直接影响到了教研活动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桂生;“学校管理体制问题”引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邹扬,黄欢;解读教师智慧[J];教师之友;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涛;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24期
2 张涛;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3年11期
3 余进利;校长课程领导:角色、困境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娜;基础教育产权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爱民;职业定位与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景松;权力与对话:教育管理观的转变[D];苏州大学;2004年
2 谢静;我国公立中小学校长权责的法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3 王延东;激励相容:基于“无效管理”现象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徐湘云;昆山城区公办、民办初中教育若干差异的分析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冬;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管理的变革[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胡燕琴;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智慧基本问题探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7 叶雅璇;大学董事会(理事会)制度的探讨[D];厦门大学;2006年
8 刘群英;我国中小学教研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沈艳;初任教师的实践智慧成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保民;智慧型教师成长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德芳;论教师的实践智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4期
2 邓友超,李小红;论教师实践智慧[J];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逄淑萍;;话说教研活动中的“说”[J];山东教育;2011年Z2期
2 施秋奕;;校本教研:为教师发展助力提速——基于浙江省长兴县校本教研情况的调研[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7期
3 亢锦;胡成峰;;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4 吴坤虎;;如何有效开展主题教研[J];今日教育;2011年06期
5 袁孟斌;;新课程背景下教研策略与实施的转变[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7期
6 ;崇明县长兴中心校 全自动微格教室开创教研新模式[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7 唐珊;;构建Blog教研平台,拓宽科组教研途径[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9期
8 廖纪元;;给常规教研加点“味儿”[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1年01期
9 李坤;;学科教研应从知识型向教育型转变[J];新课程(下);2011年05期
10 魏宁;;走向有效的网络教研[J];北京教育(普教);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水;;网络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2 王东水;;网络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3 詹筠;;同伴教练——一种经济实用的校本教研方式[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沈占会;;利用网络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5 黎小兰;;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浅析民办学校校本教研[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沈占会;;利用网络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7 王彩霞;;教育研究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研建[A];甘肃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可;;构建研究型学习组织,促进教师主体生命价值形成[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9 张长谦;陈小娴;;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校本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10 上海市新杨中学课题组;;深化尊重意识,激发行动活力,提高服务能力——教师尊重意识与行为的研究阶段性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秋 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活动研究的新进展[N];广安日报;2009年
2 高振千;当教研活动流于形式[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山东省垦利县第一实验小学校长 孙宝华;教研活动“研味”要浓[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教育局 张小卡;教研为何遭遇尴尬[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元阳县委办 李文华;贫困地区如何开展教研活动浅议[N];红河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邵超杰 通讯员 邓振杰 王景安;走活农村教研一盘棋[N];商丘日报;2010年
7 孟凡永;联片教研需要制度保证[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林金炎;教研为啥那样冷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杜建中;谈如何进行教研活动[N];甘肃日报;2008年
10 孙仕满;教研究竟还有多少“人气”?[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强;知德共生:教师胜任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黄瑾;农民城的教师[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海银;学校课程管理运作过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元春;中小学虚拟教研活动的特点、功能与组织管理方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旭敏;中小学教师网络教研现状与促进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丹丹;教研活动与教师的KCS:在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开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谌亮;基于WEB2.0协作性网络教研活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秦亚玲;Google云服务下的校本教研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小琴;中小学网络教研问题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陈善为;基于教师发展档案袋的校本教研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大学;2009年
8 赵睿;网上教研支持校本教研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U,
本文编号:1017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17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