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本文关键词:教师专业化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摘要】: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的潮流和趋势。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师专业化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探讨了我国当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影响其专业化进程的因素,提出了转变观念,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管理等措施,以提高“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程度,加快“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自考办 重庆邮电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 “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一、教师专业化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对教师“量”的急需逐渐被提高教师“质”的需求所代替,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则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松涛;教师专业化与我国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2 王冬凌;教师专业化与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兼论教育学院的办学特色[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黄正平;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基本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年11期
4 袁贵仁;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 大力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J];人民教育;2001年09期
5 茅春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促使课堂教学的优化[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唐芬芬;教书匠与教育家——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陈球;技校教师专业化的思考[J];中国培训;2001年07期
8 王清连;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品位的提升[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年06期
9 卢晓中;试论教师的专业化[J];高教探索;2002年04期
10 宗占国;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新体系的重构[J];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恒忠;;教师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化[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陆黎萍;;学龄前教师的培训研究[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赣洪;危文斌;;教育叙事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以科研为先导,促进教师专业化,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孙建业;;“以常态课例为载体”开展校本研修,促进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一种基于校本的研修制度的实验介绍[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宁虹;;从跑道到跑的过程——课程改革新理念与教师专业化[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周金虎;;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小学教师素质状况研究[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王传旭;;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葛敏娜;邱金良;;新世纪体育教师教育的现实抉择[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10 陈小峰;;浅谈利用“伙伴互助”促进研究共同体的发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锋;提高社会科学素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符德新;师范:前路崎岖[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大学校长说教师专业化[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记者 符德新 左益;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完成百分之七十[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记者 刘微 赵建春;研讨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教育部副部长 袁贵仁;开创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钟秉林;师范大学转型与高师教育走向[N];光明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刘微;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刘微;教师专业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赵显坤;教师要做新课程改革的热情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时伟;专业化视野下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敏;美国教育政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文昊;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支持框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春光;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春芹;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连莲;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正锋;教师专业化与高师课程体系改革[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菲;二战后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肖存;论教师专业化及其推进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新文;论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琛;关于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何虹;英美澳教师专业化的历史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章端;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毕秀国;贵州民族地区在职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19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19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