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

发布时间:2017-10-19 18:20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 整合 研究性学习课程 整合模式 协作学习


【摘要】: 本文探讨的是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通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以建构主义、认知灵活性理论、社会建构主义为指导,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其目的是通过创建新型的双主教学结构,实现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共分两节。第一节是课题的提出背景,结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信息技术掌握的重要性的简介,提出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第二节从现状出发,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论述了课题的理论意义;从现实要求和应用实践的矛盾出发,结合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述了课题的实践意义。 第二章共分三节,主要论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第一节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脉络,从课程整合概念的提出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两种模式,概括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由来过程和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二节对内涵进行了阐述,借鉴何克抗教授提出的定义,就其属性、关系、实质、途径等进行了阐释。第三节阐释了认识上和实际操作中的误区,第四节提出了实现深层次整合的原则,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和创建新型教学结构。 第三章共分三节,主要论述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第一节就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基本模式两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内涵多种理解的辨析得出其核心点是学习方式,总结概述了三种基本模式的内涵和过程、特点。第二节首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涵进行了阐述,结合定义概括总结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三个本质,并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提出了新的理解。然后就国外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结合国内特点,提出了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步骤。第三节通过对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含义的提出和阐释,提出了一种实现整合的新模式——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并就模式的内涵、要素、特点、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提出了进行整合的八个原则。 第四章共分四节,主要论述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模式。概述了模式的三大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知灵活性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得出: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成为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指导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模式的构建。这是理论上的保证。在理论可能性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并对其学习活动程序、教师作用分析、协作学习小组和学习评价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模式要具有实际可行性就必须有技术上的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研究性学习提供的三大支持——资源性支持、交互性支持和管理性支持,使得模式的应用有了技术上的可能。根据三大支持,搭建模式应用的网络支持平台,该平台具备三大功能模块以实现三大支持,即资源性支持模块、交互性支持模块和管理性支持模块,平台的搭建给予了技术上的保证。最后一节在之前研究的成果之上,进行了网络支持平台的设计,根据平台的三大功能模块,将平台的界面设计为与之相关的八个栏目——课题中心、我的空间、我的课题、交流中心、资源中心、研究成果、帮助中心、评价中心,并对八个栏目的功能和使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第五章共分两节,主要论述按照实现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模式的三大步骤:提出主题、实践论证、展示与交流,来进行案例的设计与实施。案例的设计包括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过程设计和学习活动一般过程的设计,在一般步骤和方法策略的指导下,进行案例的实施,最后对整体研究进行反思总结。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研究性学习课程 整合模式 协作学习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前言9-11
  • 第一节 课题的提出背景9
  • 第二节 课题的意义9-11
  • 第二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1-16
  • 第一节 发展脉络11-12
  • 第二节 内涵12-13
  • 第三节 误区13-14
  • 第四节 原则14-16
  • 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16-23
  • 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16-17
  •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课程17-20
  •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20-23
  •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模式23-37
  • 第一节 理论基础23-25
  •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模式的网络支持平台25-27
  • 第三节 实现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模式27-31
  • 第四节 网络支持平台的具体设计与使用31-37
  • 第五章 应用整合模式的一般过程设计及案例设计37-48
  • 第一节 应用整合模式的一般过程设计37-40
  • 第二节 应用整合模式的案例设计40-46
  • 第三节 对整体研究的反思总结46-48
  • 附录48-51
  • 参考文献51-52
  • 论文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2-53
  • 致谢5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晓霞;小学科学“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62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62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3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