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教育的至善:让学生享有“自尊”——“自尊”的教育价值、生成机制与顺畅实现

发布时间:2017-10-20 08:50

  本文关键词:教育的至善:让学生享有“自尊”——“自尊”的教育价值、生成机制与顺畅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自尊” 教育价值 生成机制 顺畅实现


【摘要】:“自尊”是人的一种本能需要,也是一种情感体验,更是一种适应机制。人的“自尊”的形成有赖于个体的“自我图式”对自身“活动的能力、行为的价值、应对环境的挑战”等要素的有机整合。为了顺畅实现学生的“自尊”,不仅需要我们观念上的转变,更需要我们行为层面的持之以恒和有意为之——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促进学生“自尊”感的生成。这是学生的至福,也是教育的至善。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自尊” 教育价值 生成机制 顺畅实现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教育是培育人、发展人、塑造人的社会活动,它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与存亡,并以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为终极目的。任何有价值与充满生机的教育,都应该使受教育者积极、快乐地去接受教育。然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到学校读书,这固然有许多社会原因,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向葵,孙天威,张林;论自我尊重是“尊重的教育”的心理基础[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丛晓波,田录梅,张向葵;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兼谈自尊的教育意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鲁洁;走向世界历史的人——论人的转型与教育[J];教育研究;1999年11期

4 张向葵,吴晓义;自我尊重: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心理资源[J];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含芬;安徽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测试研究Ⅰ:智力分布和发展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孙为群;汉英亲属称谓词的翻译方法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黄路阳;认知心理学对感知觉的新理解[J];安康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4 马宝元;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任宏权,胡涛;高校学生体育动力浅析[J];安徽体育科技;1997年02期

6 张夫伟;“吸引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08期

7 王强;企业失败定义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金妍妍;“另类童谣”引起的哲学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5期

9 郭法奇;探究与创新: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10 江峰;;客观与主观:当代课程哲学的两种知识观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Yu Junping;英汉双语词典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英文)[A];亚洲辞书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姚茜;汪燕;;虚拟学习环境中导航系统的设计与评价[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吕红;周祥瑜;;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办学的新举措——以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A];2007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青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方明;缄默知识面面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济良;论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蔡华俭;内隐自尊的作用机制及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伟胜;现成生活与可能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姚远峰;寻求意义:现代教育之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春江;轻度抑郁者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欧阳佩仪;小学儿童的自尊感与归因模式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闫春梅;关于教育创新的理论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4 戴风明;苏北农村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5 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保明;论德育灌输[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江佳慧;论情感在阅读教学中的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钱晓丽;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高山;中学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孙晓敏;心脑关系的哲学探讨[D];西北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向葵,孙天威,张林;论自我尊重是“尊重的教育”的心理基础[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张丽华;论自尊研究的历史发展趋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张向葵,张布和,王金凤,张树东;3-5~6-5岁儿童对丧失认知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4期

4 何中华;回到自身:世纪之交的哲学重建[J];学术月刊;1995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育人;;当代教育价值的选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神州;2011年17期

2 马金凤;马德俊;;对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研究的若干思考[J];大众科技;2011年06期

3 卢俊勇;陶青;;以个性为本:当代教育的价值重塑——社会变革中教育价值的寻求[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7期

4 岳伟;邹心胜;;义务教育免费政策无法承受之重[J];教育与经济;2011年02期

5 张定强;;教师成长不可缺失的特质:反思性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5期

6 李平明;;家族观念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7 方跃平;翟文艳;;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解析[J];中国市场;2011年35期

8 高佳;;马卡连柯与洛克纪律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及其教育价值[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毕德旭;梁新军;;人学范式转变背景下的教育理念的再审思——基于本体论范式与实践论范式的对比[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06期

10 陈宪恩;;虚拟中的真实——简论网络的教育价值[J];考试周刊;2011年5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苹;;杜威教育价值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贺素芝;;从教师成长的角度谈教育价值[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周方;任筱全;张振琳;杨晓红;米莹;宋保忠;;幼儿家长期望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安徽省蚌埠实验学校课题组;;三结合德育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5 刘宇清;;德育低效的成因与改善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6 孙河川;;世界顶尖级学校——学校效能国际风景线[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7 陈大垣;余金龙;;试论孔子教育理念的现代价值[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8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潘云泽;方e,

本文编号:1066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66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6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