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制、隐匿与凸显:道德教育中的身体转向
本文关键词:压制、隐匿与凸显:道德教育中的身体转向
【摘要】:身体是铭写着历史的样本,同样也是一条考察道德教育的线索。身体在历史中不断地发生着转向,由蔑视身体的压制状态、忽视身体的隐匿状态转向尊重身体的凸现状态。与之相对应,道德以及道德教育经历了从救赎式的道德教育、理性化的道德教育到生命化的道德教育的嬗变。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道德教育 身体 转向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和谐社会中道德教育的独特性研究(EA06011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在教育学中,身体不仅是一个历史文本,它铭刻着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还是一个观察教育的重要视角,它是各种意义扭结、交织的发生场;更是一个教育学问题,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教育活动的目的。那么,面对道德教育,我们又怎能离开身体的讨论呢?身心关系是哲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自苏格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民安,陈永国;身体转向[J];外国文学;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媛;;试论身体美学的理论范式与研究意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宋悦;从国际传播协会的三份期刊看学术期刊的标准化经营[J];编辑之友;2005年05期
3 周伟良;;论当代中华武术的文化迷失与重构——以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文化安全为视角[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钊作俊,李勇;结果无价值初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刘进田;信念、信仰与虚灵的真实[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王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生长域[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7 王明科;“新怨恨”理论与文学批评[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8 汪民安,陈永国;身体转向[J];外国文学;2004年01期
9 王宗礼,海云志;沉默与反抗:关于身体的社会建构[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5期
10 苏国勋;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共生(上)[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广明;理念与上帝[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周鹏;标准化、网络效应以及企业组织的演进[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4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5 王俊;于“无”深处的历史深渊[D];浙江大学;2005年
6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民;西方文学中死亡叙事的审美风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沈嘉祺;论道德情感的生成与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秦越存;追寻美德之路[D];黑龙江大学;2006年
10 杨广军;符号的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兰周;衍衍不息的西绪福斯神话[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于江平;科学活动中越轨行为的社会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3 段发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生长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钱崇君;权力与反抗[D];扬州大学;2005年
5 李敏;“游戏”在师生交往中的本体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6 金玉玲;尼采的认识论思想述评[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暴侠;初中学生自我角色意识与角色定位教育的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海丽;原始潜流涌动[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许心宏;酒神美学阐释向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10 杨林;论艺术的身体性本源[D];武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坚;;农村教育研究的身体社会学视域[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冯龙良;亚丽;;思想道德教育的健全与完善[J];价值工程;2011年21期
3 王贺;;论孔子德育思想的践行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1年24期
4 郭颖;;从知识人到幸福人——对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检视[J];现代教育论丛;2011年03期
5 刘亭亭;;日本道德教育改革的核心——“心灵教育”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6 周静;;家庭德育中的“榜样”效用及存在问题[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张夫伟;;道德教育:自由选择与价值引导的二重变奏[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徐冬青;;关于学校道德教育重建的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4期
9 王欣;;道德教育与礼仪训练的历史演进及其关系辨析[J];黑河学刊;2011年08期
10 梁红;;《三字经》对当今道德教育的启示[J];教师;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刘荣才;;儿童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余玉花;;论道德教育的现代困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齐学红;;道德教育的文化人类学视野[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蕊;;诺丁斯关怀理论及其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张华;;学校道德教育如何摆脱困境[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8 余志祥;;孔子、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吴元训;;德谟克利特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韩伟;常家树;;校园德育人性化教育的和谐需求[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树伟;道德教育别玩“花脸”[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曾晓桃 袁国基 杨健君;洞口道德教育甘霖滋润10万青少年[N];湖南日报;2009年
3 周艳;道德教育:从娃娃抓起[N];江苏教育报;2010年
4 李淑贞;浅说道德教育[N];平顶山日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最困惑的是道德教育[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6 王丽英;中日道德教育的异同[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柳艳芳 通讯员 赵士辉;如何造就心灵美好的未来一代[N];天津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宋晓梦;道德教育在探讨中努力前行[N];光明日报;2004年
9 河南省鹤壁市教委主任 隋步景;道德教育别忘了传统[N];光明日报;2001年
10 记者 蒋增科;强化道德教育 推进均衡发展 为建设美好未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N];咸阳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陈瑞生;学校精神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尹伟;道德量化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崔欣,
本文编号:1066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66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