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气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课堂气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摘要】:教育心理学认为,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要使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学会驾驭课堂、掌握营造课堂气氛的技能.对课堂气氛的控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通过对影响课堂气氛因素的研究,就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探讨了几点举措。
【作者单位】: 空军雷达学院基础部 空军雷达学院基础部 空军雷达学院基础部 空军雷达学院基础部
【关键词】: 教学 创造 课堂气氛
【分类号】:G424.21
【正文快照】: 课堂气氛,也可称为课堂心理气氛.它主要是指学员队(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心理学认为,情绪和感情是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1.课堂气氛就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员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它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况与学员集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霞;;开启教育殿堂的金钥匙——非智力因素[J];考试(教研版);2009年10期
2 左达;;将素质教育融于教学幽默中[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韩稼梓;沈宏斌;钟勇;魏俊杰;;课堂气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王正昌;当代教育中的点金术——评吕文宪的《潜力开发与学习策略》[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Z2期
5 赵敏;从知识经济看传统教育向创造教育的转变[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江应中;对创新教育对象化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11期
7 何玉静;学生创造性发挥的教育滞障及突破[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温杰;自由是创造的前提——对创新教育切入点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年05期
9 郭军;;为现实创造可能——论教师职业幸福[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0期
10 郭军;吴原;;为现实创造可能——论教师职业幸福[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峰;严军;张香兰;;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研究[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翟先萍;周志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规律初探[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3 崔定升;;教学过程矛盾运动的理论及其数学模型与实践模式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徐云鸿;;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谢水芬;;试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辩证观 兼论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6 张敏;;信息环境下互动教学研究与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毛占稳;;关于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思考[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周艳萍;;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影响下的高职高专教学[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廖其发;;论雷沛鸿的教育救国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罗英茹;王炜;张景仁;马民;;网络课程教育质量初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教育学会和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陈立春;和谐:教育的追求[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2 山东省邹平第一中学 郭凤广;信息技术课中教学起点问题及策略[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3 刘燕 徐笑阳;创设和谐的校园评价文化[N];中国教师报;2006年
4 桑国栋;新课改呼唤研究型教师[N];张掖日报;2005年
5 傅世侠 罗玲玲;教育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N];大众科技报;2006年
6 陈晓红;树立新的学生观[N];陕西日报;2007年
7 李继云;浅析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方向[N];中煤地质报;2007年
8 郭元祥;我们需要关注知识之后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熊隆彬;教师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师范行为[N];九江日报;2008年
10 徐志能;写“教后反思”,能促进专业成长[N];定西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庭卫;教学过程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2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黄瓒;教育场域中的资源争夺、创造与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冬岩;实践智慧:一种可能的教学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境遇性教学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10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礼;改革开放以来大陆教学过程研究的理性反思[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2 吕朝煈;教学过程中伦理问题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德汞;教学过程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孟云;论教学过程中学生民主素质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费秀芬;试析波兰尼默会知识论的教育教学意蕴[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红玲;论教学反思[D];山西大学;2007年
7 李丽娟;在线教师教学能力的分析与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杨波;新课程背景下形成性评价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晓雪;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与学过程评价设计[D];河北大学;2005年
10 王芳;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92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92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