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应激情境下研究生应对效能、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18:29

  本文关键词:应激情境下研究生应对效能、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硕士研究生 应激 应对效能 应对方式 身心症状


【摘要】: 我国硕士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高压人群。在面临就业时,他们处于心理应激状态,较非毕业生承受更大的择业、论文、人际关系、经济、学习压力。本研究以研究生求职过程为压力情境,研究应激情境下应对效能、应对方式对身心症状的影响模式。 本研究采用应对效能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L-90中的六个维度及自编的硕士研究生心理应激问卷,以572名硕士研究生为被试施行测试,考查硕士研究生应激压力的一般状况;并对心理应激、应对效能、应对方式、身心症状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和回归研究;最终构建应对效能、应对方式对应激情境下身心健康调节作用的具体路径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1)自编的硕士研究生心理应激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0.960,分半信度0.856,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毕业生组应激水平明显高于非毕业生组。 (2)应对效能与心理应激、消极应对、身心症状存在及其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积极应对方式呈现及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应对效能在心理应激和身心症状之间起中介作用:应对效能、消极应对方式是心理应激与身心症状之间的中介变量;在应对效能、消极方式对心理应激与身心症状起中介作用的同时,心理应激对身心症状也共同发挥着影响;心理应激对积极应对方式启用无显著预测作用;虽然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之间无显著相关,但它们之间的残差却存在很大程度的相关。 (4)硕士研究生确实是一个特殊的高压群体,并且在择业时其身心处于更严重的应激状态;应对效能与应对方式、心理应激、身心症状的关系密切;应对效能是应激情境与身心健康之间的中介变量且应对效能对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应激 应对效能 应对方式 身心症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1 文献综述11-25
  • 1.1 应激11-16
  • 1.2 应对效能16-22
  • 1.3 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22-23
  • 1.4 研究意义23-25
  • 2 研究一 硕士研究生心理应激问卷的编制及应激分析25-38
  • 2.1 《硕士研究生心理应激问卷》的编制25-27
  • 2.1.1 研究被试25-26
  • 2.1.2 问卷编制过程26-27
  • 2.2 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27-31
  • 2.2.1 问卷的项目分析27-28
  • 2.2.2 因素分析28-31
  • 2.2.3 问卷最终构成31
  • 2.3 信度、效度检验31-33
  • 2.3.1 信度检验31-32
  • 2.3.2 效度检验32-33
  • 2.4 模型建构33-34
  • 2.5 研究生心理应激的基本情况分析34-38
  • 3 研究二 研究生应激情境下应对效能的相关研究38-47
  • 3.1 研究假设38-39
  • 3.2 研究对象39-40
  • 3.3 研究工具40-41
  • 3.3.1 应对效能量表(Coping Efficacy Questionnaire)40
  • 3.3.2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40
  • 3.3.3 硕士研究生心理应激问卷( Master’s Graduate Student Stress Questionnaire)40-41
  • 3.3.4 症状自评量表中的 6 个维度(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41
  • 3.4 数据处理41
  • 3.5 结果41-47
  • 3.5.1 硕士研究生应对效能、应对方式及心理适应的一般状况41-45
  • 3.5.2 硕士研究生应对效能的相关分析45-47
  • 4 研究三 应激情境下应对效能、应对方式、身心症状结构模型构建47-57
  • 4.1 研究目的47
  • 4.2 方法47
  • 4.3 回归分析47-53
  • 4.3.1 研究假设47-48
  • 4.3.2 应对效能和应对方式是调节其心理应激与身心症状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48-52
  • 4.3.3 应对效能对应对方式的影响52-53
  • 4.4 模型的构建53-57
  • 4.4.1 模型的设定53-54
  • 4.4.2 模型的评价54-55
  • 4.4.3 模型的解释55-57
  • 5 总讨论57-66
  • 5.1 硕士研究生心理应激分析讨论57-60
  • 5.2 应激情境下应对效能的相关研究讨论60-62
  • 5.2.1 硕士研究生应对效能、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一般状况讨论60
  • 5.2.2 硕士研究生应对效能相关分析讨论60-62
  • 5.3 心理应激、应对效能、应对方式、身心症状关系讨论62-66
  • 5.3.1 应对效能、应对方式是心理应激与身心症状间的中介变量62-63
  • 5.3.2 模型拟合讨论63-66
  • 6 总结论66-67
  • 7 本研究创新之处67-68
  • 1. 问卷的编制67
  • 2. 模型及理论构建67-68
  • 8 本研究不足及以后研究方向68-69
  • 致谢69-70
  • 参考文献70-76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76-77
  • 附录2 应对效能量表77-78
  • 附录3 研究生生活事件问卷78-80
  • 附录4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80-81
  • 附录5 SCL-90 中六因子问卷81-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殿军,孙庆祝,薛岚,王章明,金赛英,沙继斌;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身心健康状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梁宝勇,郝志红;《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3 毛富强,毛光民,李洁;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初步评价[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4 楼成礼,林良夫,袁熙贤;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评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12期

5 高申春;论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J];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6 饶红,陈伟;自我效能感与儿童抑郁[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7期

7 孙艳平,吴谅谅;浙江省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5期

8 郑全全,陈树林;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的初步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4期

9 王效道;心理卫生的发展趋势与任务[J];心理科学通讯;1987年04期

10 童辉杰;应对效能:问卷的编制及理论模型的建构[J];心理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卫春;初二学生应对方式、应对效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23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123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7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