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适应阶段探析
本文关键词: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适应阶段探析
【摘要】:采用深度访谈法考察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适应阶段发现: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经历巨变期、适应期、定型期三个阶段;父母离异使得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发展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 离异家庭儿童 心理发展阶段 心理适应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4JZD0026)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婚姻家庭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社会制度,它为人类繁衍、社会发展有巨大贡献。西方国家离婚率居高不下和发展中国家离婚率持续上升,是当今社会婚姻家庭关系的一个显著特点。离婚率的持续上升,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不断扩大的特殊群体——离异家庭儿童。离异家庭儿童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崇德;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2 张铁成 ,李淑民 ,谭欣;离异家庭子女情绪情感特点及变化过程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年01期
3 王永丽,俞国良;离异家庭儿童的适应性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丽丽;;父母离异对其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李君霞;;单亲家庭职校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建议[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3 答会明;家庭文化氛围与儿童社会化论略[J];甘肃高师学报;1999年03期
4 邓冰,,罗虹,严春丽,蔡黔华,聂世平;家庭因素对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影响的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5 陈燕;;离异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状况的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5期
6 姚小燕;;对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探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张剑锋;;抚养方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S1期
8 张晓玲;;矛盾与冲突 超越与升华——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研究及其教育对策[J];价值工程;2011年08期
9 曾蕾;父母离异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昆明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10 白生君;;论儿童社会化与家庭文化氛围[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孝华;离婚单亲家庭子女的自我调适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2 隋琳;吉林省单亲家庭子女的人格教育问题及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3 曹娟;听障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现状及其关系研究[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励;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家庭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尹一涵;美术教育对单亲家庭中有心理障碍儿童重要性的探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忠萍;特殊家庭对中职生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对策[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7 路璐;萨提亚团体辅导对离异家庭子女自尊及人际信任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晓琳;初中单亲家庭学生的柔性管理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全清;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学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辅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利亚;老龄人的心理适应初探[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2 陈红;大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心理问题扫描[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2期
3 贾晓波;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范雪;;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王金凤,陈雪芬;高中新生入学心理适应及其与家庭状况的关系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09期
6 李志,向征,郎福臣;国企流入民企员工的心理适应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宋凤宁,张琼,林柳;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心理适应性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苏斌原;黄媛;;浅析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J];科技资讯;2008年19期
9 哈力娜;和红燕;;从心理适应角度探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8期
10 李宏;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与调节[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勇;张驰;;班级团体训练对新生心理适应作用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2 李旭珊;卢富荣;;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状况调查研究[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3 马建瑞;;青少年心理适应与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王淑婵;;青少年心理适应及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韩富荣;;中学生心理适应与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冯晓杭;;韩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余思贤;林以正;黄金兰;陈昭宇;;长期取向与华人自我整合及个人心理适应之关联[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张丽珊;;大学生幸福指数与高中对大学期待间相关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卫东;;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城市老年人心理适应的智慧心理学研究[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张银娜;吴春霞;陈会昌;;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日常生活压力、应对策略及与心理适应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华;夏季如何进行心理调适[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2 晨光;入营新兵的心理适应[N];大众卫生报;2002年
3 郭志宏;新兵入伍心理适应小常识[N];人民武警;2008年
4 陈素坤;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与心理适应[N];健康报;2004年
5 西南大学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曾维希邋张进辅;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异域文化下的心理适应[N];中国民族报;2007年
6 广东金融学院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系教授 博士 罗明忠;就业稳定与心理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难题[N];南方日报;2008年
7 简云;认识小气男人[N];中国妇女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冉亚雄;大学新生,先过心理适应关[N];河北日报;2005年
9 李晓峰 段振锋 李文龙 济南军区某防空旅列兵 候书宝 南京军区某防化团新兵二连连长 汪祥 整理 狄迪;新战友,身心愉悦融入军营[N];解放军报;2008年
10 肖方举(作者单位:四川总队达州市支队);强化心理素质提升部队战斗力[N];人民武警;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加莉;文化适应研究的价值及问题:一种批评的视角[D];武汉大学;2013年
3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丽丽;城市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5 吴菁;烧伤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模式的构建与验证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6 尹霞云;儿童与父亲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儿童的心理适应[D];中南大学;2012年
7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冬燕;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规则提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文影;完美主义的结构特征及对情绪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蒙;回迁儿童的心理适应问题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2 孙晨哲;工读生弥补行为、自我宽恕与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王静;幼师生心理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4 唐远琼;高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张明;军队院校大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薛t
本文编号:1128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128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