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教育研究的学术脉络与时代境遇
本文关键词:批判教育研究的学术脉络与时代境遇
【摘要】:批判教育研究作为北美教育领域一个"左"的理论思潮,有着广泛而复杂的学术渊源,其中,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批判精神构成其理论的基本旨趣。但因为对文化政治的独特偏好和话语的多样性,目前正出现"视角碎片化"趋势。因而,在美国社会"右转"的语境中,摆脱困境,走向理论与行动的整合是唯一之途。批判教育研究对于我国警惕教育功利化、市场化和庸俗化倾向,建构日常教育生活民主以致整个社会的公正和民主提供了富有实践意义的启示。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批判教育研究 批判教育学 学校教育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批判教育研究作为一个“左”的理论思潮,在美国的教育政策和实践中从来没有成为主流。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美国社会整体“右转”格局的形成,它的处境更为尴尬。然而,尽管它游走于社会宏观政策的边缘地带,在美国教育界却无人能够漠视它的存在,以及它在美国教育实践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秀兰;;教育改革与教育公平[J];江苏高教;2007年01期
2 王璞;;保守主义的复兴与阿普尔“批判的教育研究”的展开[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明君;知识与权力[D];西南大学;2006年
2 杨广军;符号的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万海;重返德性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星霞;学校发展变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平;制度伦理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制度[D];厦门大学;2007年
7 张耀萍;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王玲;博弈视野下的课程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任钢建;美国社区学院升学与就业双重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李情;社会整合视阈中的大学意识形态再生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曹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方针的嬗变及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喜娟;从文化因素研究到“文化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蔡剑兴;院校政策运行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耀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社会学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徐曼;贺拉斯·曼公共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袁春平;和谐英语课堂构建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郭寿良;地方课程的文化选择:审视与展望[D];西南大学;2008年
8 孙彩霞;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庆发;批判理论与闵斯特学派课程理论(下)[J];全球教育展望;1994年03期
2 H·A·吉鲁,谭晓玉 ,郑金洲;后结构主义者的论争及其对于教育学的几种影响:转向理论[特约稿][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年01期
3 邓志伟;后现代主义思潮与西方批判教育学[J];全球教育展望;1996年04期
4 张华;批判理论与批判教育学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1996年04期
5 郑金洲;美国批判教育学之批判——吉鲁的批判教育观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5期
6 江应中;对道德教育价值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1997年04期
7 ;《外国教育资料》1996年总目录:(题末前一数字为期数,后一数字为页数)[J];全球教育展望;1997年06期
8 张文军;后现代课程观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4期
9 李复新;20世纪隐蔽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与评析(下)[J];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12期
10 彭正梅;教育借鉴的困惑——关于比较教育使命的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199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占宝;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辛治洋;论阿普尔教育理论的批判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钟玲;教育呼唤批判精神:批判教育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彭丽;“公民”与“解放”[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31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131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