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释奠礼”与唐代学校教育
本文关键词:论“释奠礼”与唐代学校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释奠 唐代 学校教育 孔子 官学教育 州县 中央官学 周公 高度重视 教育发展
【摘要】:一般认为,唐代是古代官学教育最为发达的时期。但从"释奠礼"的实行考察,所见似与传统观点略有相左,即唐代地方官学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很发达,州县学几同虚设,真正在盛世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可能是广大的私学。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G529
【正文快照】: “释奠礼”是先秦古礼之一,其最初形态就与学校教育联系紧密,成为古代学校教育礼仪中最具影响的制度之一。唐代是“释奠礼”的定型时代,“释奠礼”的实行不仅是唐代礼仪制度变迁的反映,也是唐代学校教育发展变化的“晴雨表”。长久以来,学界对于唐代学校教育评价甚高,视之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军杰;试析唐代的乡里村学[J];史学月刊;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阚绪良;《齐民要术》卷前《杂说》非贾氏所作新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孙彩红,陈明光;唐宋财赋“上供、留使、留州”制度的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李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适应性功能教育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4 李然;唐代官员使用馆驿的管理制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8期
5 李萌;略论启发式教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6 张知旭;;中国传统思想对高校心理咨询本土化的影响[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7 陈晓斌;孔子教育方法的借鉴作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8 丁德全;百年传承 薪火相继——谈我校百年历史形成的办学传统[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9 翟艳;浅析中国传统私塾教育的现代价值[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刘海涛;张云;;我国古代教师的地位及其对现代教师的影响[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晓芳;;指称外语的词语演变及其原因[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吴夏平;;论类书与唐代(隐木)括体诗[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黄清发;;论唐人自撰墓志及其本质特征[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吴相洲;;论浮靡诗风与近体声律的关系[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怀今;;完善教育立法 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黄楼;;唐宣宗朝地方政局初探[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7 赖瑞和;;论唐代的检校郎官[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8 拜根兴;;初唐将领王文度事迹考述——兼论唐与百济、新罗的关系[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穆渭生;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冯海;从“训诫”到“交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进;唐代传奇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魏景波;唐代长安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姚兴富;耶儒对话与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秀召;魏晋南北朝绘画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于赓哲;贞观十九年唐对高丽的战争及其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军;五代使职官考述[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杨智红;唐千方妇女墓志所反映的婚姻与家庭生活[D];西北大学;2000年
5 姜清波;仕唐三韩人事迹考述[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亚玲;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国的历史与现状[D];湘潭大学;2002年
7 朱雪里;李杜与玄肃权争[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卫东;唐代荥阳郑氏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慧芬;唐代藩镇使府节度掌书记考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江林;《太平广记》与唐代婚姻礼俗[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屈直敏;敦煌本《兔园策府》考辨[J];敦煌研究;2001年03期
2 汪泛舟;《太公家教》考补[J];兰州学刊;198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振月;责己待人之道[J];江淮论坛;1980年01期
2 李绍明;唐代西山诸羌考略[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伍夫楹;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4 周秉钧;《盘庚》后胥a|鲜解[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1期
5 张珍怀;漫话东瀛倚声学[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6 陈鼎如;《李a,雪夜入蔡州》的艺术手法[J];齐鲁学刊;1980年03期
7 居思信;“出门看”还是“出看门”[J];齐鲁学刊;1980年03期
8 大XZ秀高,文石;《夷坚志》中的独脚鬼[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3期
9 陈世松;成都“石笋”的下落[J];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06期
10 杨春霖 ,李怀墉;现代汉语声母和日语音读(吴音、汉音)对应关系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志鹏;;从敦煌歌辞看唐代敦煌地区禅宗的流传与发展[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郭亮;;唐代茶叶的经济功能探析[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董智;;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城遗址保护及旅游景观规划设计[A];旅游学研究(第二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峡;石岛湾 唐代对外开放的窗口[N];中国海洋报;2000年
2 马志军 张蕴;我国首次发掘唐代帝后合葬墓[N];中国文物报;2000年
3 陈作义;唐代甘肃传奇小说家[N];甘肃日报;2000年
4 谷祥;唐刻《陀罗尼经》[N];解放日报;2000年
5 张雷;邢窑白釉穿带壶[N];美术报;2000年
6 张雷;越窑及海棠式大碗[N];美术报;2000年
7 李卫;唐代马球铜镜与历史上的马球运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陈琪;镇江发现甘露寺遗址[N];人民政协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浩野;关中的驴 唐代的客[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10 刘建国 秦苏 石开西;镇江北固山发现唐代甘露寺遗迹[N];新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沈文凡;排律文献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姜玉芳;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3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赵成林;唐赋分体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张菁;唐代女性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锦;唐代幽默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尹夏清;北朝隋唐石墓门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张勃;唐代节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新平;唐代诗体理论的文体学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静月;唐代书诗的书法史料价值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艳;两晋南北朝与唐代比丘尼僧团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4 何海华;论唐代寒食清明诗[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艳平;唐代编年体史书考论[D];吉林大学;2005年
6 唐安志;唐代庶民地主家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7 白茹冰;论唐代牡丹的引种、推广与兴盛[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姬秀丽;唐代赦免制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玉兴;唐代县主要僚佐考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明禄;唐代河东道经济发展概论[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68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168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