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教师的“身份”与“身份认同”

发布时间:2017-11-11 18:19

  本文关键词:教师的“身份”与“身份认同”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 身份 认同


【摘要】:研究和探讨教师群体的生存状况,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可视为一种有意义的分析路径。现实中我国教师在身份认同上出现了“重叠认同”的现象,这使教师群体在认同方式上出现多元的选择状况,也凸显了我国教师生存的真实状态,即要在利益选择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社会责任。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教师作为一个“身份”的标记,其中包含了制度性的“权利”(rights)和心理性的“认同”(identity)两个组成要素,其中“权利”表示着一种法律上的地位,而“身份认同”则是对“权利”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在法律地位之外的另一种社会感知。以这样一种理论范式为基础,我们不难作出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钱超英;身份概念与身份意识[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张秀仕;契约文化与中国现代法治建设——也谈梅因“从身份到契约”的论断[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鹏,万明钢;民族认同研究及其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2 王全林;教师究竟是谁?[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3 於军,方泉根;新形势下我国航海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J];航海技术;2002年03期

4 程天君;教师社会角色:三种研究视角的比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21期

5 李政涛;论中国教育学学派创生的意义及其基本路径[J];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6 李国强,周月朗;关于教师权威功能的主要理论取向之审视[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杨思洛,李剑,秦素娥;信息资源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学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J];情报资料工作;2005年05期

8 柳夕浪;反思行动研究[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10期

9 赵晔琴;;农民工:日常生活中的身份建构与空间型构[J];社会;2007年06期

10 张永和;血缘身份与契约身份——梅因“从身份到契约”的现代思考[J];思想战线;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广军;符号的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华桦;上海大学生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及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曲正伟;教育利益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小玲;夏目漱石与近代日本的文化身份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李爱民;职业定位与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鹏;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疏离感[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雄鹰;回族青少年宗教价值观社会化的质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丁小斌;回族中学生的宗教世界[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伍屏芝;回归后香港中小学的国民教育及其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弛;关于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生涯现状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群;女同性恋者性身份的形成[D];河海大学;2007年

7 邓璐;区域性学校与社区合作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田慧;从中美新闻媒体对“神舟六号”的报道看中国民族身份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7年

9 王力平;身份的社会资本属性及其功能[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潘汁;民族国家语境下的认同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顺昌;;其实做一名好教师不难[J];学周刊;2011年03期

2 沈幼生;;与青年教师话教师职业[J];中学教育;2002年06期

3 高琳;;教师职业倦怠原因与对策分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高英哲;高龙刚;高洪民;;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的社会调查[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0期

5 蒲彩云;;角色冲突: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6 于坤;;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健康促进策略[J];学苑教育;2011年16期

7 高晓然;么加利;;审视与反思:忽视教师行为失范引发的社会隐患[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8 韦耀阳;项娜;王丽;;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教书育人;2011年18期

9 刘继华;魏宏;;试论教师劳动的基本特点[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张丽珊;;驾驭压力塑造自我[J];大众心理学;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琴;;教师职业枯竭研究综述[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鹏;高峰强;;高中阶段教师职业枯竭的多层研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史许福;;教师职业审美性的美学阐释[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4 蒋菊;;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历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彭华茂;申继亮;王凯荣;;关于小学教师反思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沈t,

本文编号:1172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172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4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