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逆力研究及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抗逆力研究及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摘要】:抗逆力是近二三十年来欧美国家青少年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抗逆力的发现推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式变革。抗逆力是能力、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要点是激活抗逆力。借鉴抗逆力的研究成果,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由“关注问题”转向“关注优势”;坚持发展性辅导为主,障碍性治疗为辅的价值取向;把挖掘学生抗逆力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一、发现抗逆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转换视角20世纪70年代中期,儿童精神病学家安东尼(Anthony)在其研究中发现,某些出自父母精神异常家庭的儿童和青少年,并不像早期研究所说的都会出现精神问题或成长障碍,他们仍然保持了健康的情绪和生活适应能力,表现出较高的免疫力和成长胜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培植;;回归也是创新:基于生命本真的思考[J];中国德育;2011年01期
2 蒋益明;广开办学路进校大发展[J];中小学管理;1998年04期
3 武帅;张杨;张晓光;;化解德育生态性危机[J];河北企业;2011年08期
4 代文叶;李晶;;应试教育模式下男孩弱势地位的表现与对策[J];学周刊;2011年24期
5 郑永年;;十余年教育“改革”反思[J];留学生;2010年07期
6 鄢醒;;一次关于教育的讨论[J];美术文献;2011年02期
7 胡悦;;如何面对父亲的背叛[J];大众心理学;2003年01期
8 张峰;;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2期
9 曹巧君;朱运清;;浅淡社团活动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以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为视角[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本刊编辑部;珈语;艾松段;屹崔严;崔严;;谁给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提速?[J];人生十六七;200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焰;张玉坤;王龙;;清华大学危机干预的思考与实践[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余将涛;;早期儿童抗逆力研究综述[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华道云;李义丹;王祖尧;;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干预模式[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蓝建;;“世界教育危机”问题探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5 邹茜;;从“非典”引发的关于加强高校突发事件中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考[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宋振韶;;高校教师的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7 王建梁;;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郝德永;;课程的本质主义症结与“合法性”危机[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9 雷鸣;戴艳;;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内外保护因子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吴锡改;;论心理健康教育与青少年人格建塑[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冬兰;没有成长烦恼的“男孩乐园”[N];中国社会报;2008年
2 李钧;李森:教育应关注人的心灵与心智的养成[N];联合日报;2008年
3 王锡刚;管理之道在于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特派记者 舒涓、周方、刘彦广、窦丰昌、刘旦、柯学东、赵琳琳;建议中小学恢复毛笔书法课[N];广州日报;2006年
5 ;中国民办教育如何走出法权“解读期”危机[N];人民政协报;2006年
6 唐昀;“拯救”男孩[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咸安区工程小学 冯霞;浅谈化解传统教育模式的危机[N];咸宁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蒋蓉 通讯员 雄国;校园警钟:珠海中小学的“班主任危机”[N];珠海特区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项仙君 实习生 邹海生 黄晓雯 廖恩媚;心理危机干预:校园在行动[N];南方日报;2004年
10 王刚;孟母堂风波折射体制危机[N];中国改革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新海;教育生活之危机与救赎[D];苏州大学;2009年
2 张胤;数字化之道与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宏;大学生的失恋心理危机及其干预[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秦晓晶;抗逆力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士强;学校危机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新颖;走出生命的断层[D];河南大学;2006年
5 高伟霞;学校教育阶段非连续性教育探讨[D];西南大学;2008年
6 张昊;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霍艳青;五年制高职生自我同一性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晓红;高中生自我同一性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路径[D];聊城大学;2009年
9 王玲;残疾中专生的压力应对策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刘晓龙;基于IP组播网络的多媒体教学系统[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76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176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