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瓦布实践性课程探究模式初探
本文关键词:施瓦布实践性课程探究模式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施瓦布 实践性课程 课程研究 实践探究 相互作用 课程领域 新课程运动 课程问题 实践模式 科技发展水平
【摘要】:正 20世纪50,60年代,伴随着美国在应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美国希望通过新一轮课程改革来改变课程教学水平与科技发展水平之间不平衡的状况,然而这一轮结构主义的"新课程运动"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在反思与检讨中以施瓦布为代表的实践性课程探究模式诞生,它向传统理论性课程探究模式发起挑战,对在整个课程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20世纪50,60年代,伴随着美国在应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美国希望通过新一轮课程改革来改变课程教学水平与科技发展水平之间不平衡的状况,然而这一轮结构主义的“新课程运动”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在反思与检讨中以施瓦布为代表的实践性课程探究模式诞生,它向传统理论性课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范红军,何建军;论高师历史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叶光华;董亚军;;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方法与构建[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4期
5 李红英;三种主流课程观的演进及其启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6 常蕤,马志凌,佘少华;课程走向自组织——后现代课程理论之复杂性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刘炎,铁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探索[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张宏薇,陆作生;学校教育中各层次目标特点及关系的分析[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9 郑晓齐,张豫;柔性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实现途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李文辉;;构建和谐环境: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春宝;刘亚辉;杨灿荣;李军;曹军;;由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健康教育引发的若干问题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2 朱鑫;;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建设的探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3 尚淼;;工业设计课程模块化模式教学探讨[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2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勇;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双;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烁;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借鉴[D];河北大学;2000年
3 张军杰;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开发的初步探索[D];苏州大学;2001年
4 高闯;科技活动课程理论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杨玉东;国家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培训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钟志勇;国家高中数学课程实施现状与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熊青玲;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标准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伟华;健康人生教育模式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陈英;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燕;;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取路径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5期
2 范会敏;;课改中心话语的反思与建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年21期
3 李丹;;论实践性知识发展取向的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4期
4 韩亚梅;;论探究教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实质[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6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淼;难忘的课改历程系列报[N];青岛日报;2005年
2 倪蔚薇;春天,无锡学生忙耕“实践田”[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宋晓玲;探究学习的“四步曲”[N];中国妇女报;2005年
4 任建之(作者单位:青岛市李沧区教育体育委员会);启动“名师”工程实施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黄梅县教研室 张胡桥;略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N];黄冈日报;2007年
6 温骥媛;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全面发展[N];贵州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赵小雅;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不复杂[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钱吕明;不讲清楚,也是一门艺术[N];中国教师报;2003年
9 周有利;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五重五轻”[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 陆士桢;生命之重不容忽视[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营;施瓦布课程慎思思想的解读及启示[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大芳;论教师即课程开发的主体[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严志莉;校本化课程实施中教师课程审议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叶秀丹;教师即课程:价值与可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亚芬;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沈岚霞;威廉·派纳与课程的概念重建主义运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淑红;20年来我国活动课程的改革历程和发展趋向[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伍雪辉;课程话语透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力之;论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黎文芳;实践经验的教育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76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176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