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人的发展:理想教育的本质使命
本文关键词:促进人的发展:理想教育的本质使命
更多相关文章: 理想教育 社会理想 个体理想 社会化 个体化
【摘要】:理想是人的发展的结果,又反作用于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是理想教育的本质规定性。理想教育促进人的发展,通过促使受教育者完成从社会理想个体化到个体理想社会化的过程来实现。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自从教育产生以来,一切教育都旨在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理想教育既是教育的一种,又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着眼于人,促进人的发展,同样是理想教育的本质规定性。理想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态,因而在促进人的发展上,有其特殊的作用方式和路向。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胡子京;;对完善的制约和监督机制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理性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陈明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刘玉强;;简析大学生群体心理存在的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王浩斌;;中国共产党党内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历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孙显元;;二元 多元 和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汪谦干;;“文革”前17年与新时期反腐败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朱兰芳;;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创新行为的思考和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巫文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安排与人的全面发展[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4 施光跃;;论当代思想解放的历史轨迹和实践特征[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李明娥;;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王浩雷;;科学发展视野中的“第一要务”[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孔令举;;毕节试验区的建立是解放思想的结晶[A];历史的必然选择——毕节试验区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8年
8 秦宣;;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9 成林萍;;意识形态建设与国家安全的维护[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10 罗平;;略论新四军的铁军精神[A];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4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霍跃;中国民间投资国际拓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方忠;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晨光;江泽民反腐倡廉思想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许春艳;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探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杜红娜;中苏论战对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消极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雪峰;速度滑冰运动员起跑稳定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晓晶;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理论与实践发展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闫娜娜;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南方;;理想教育与人的发展[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李锡槐;加强中小学理想教育的科学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3 罗卫职;关于中学理想教育实效性的调查与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4 王宏波;理想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重要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年08期
5 王季桃;在高等学校中进行理想教育之我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87年S1期
6 石勰平;论青少年社会理想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1997年01期
7 韦国民;;关于理想及理想教育的思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8 石勰平;;论社会理想教育对文化的选择[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年04期
9 李明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学生的理想教育[J];教育导刊;1995年10期
10 田晓明;转型期高校理想教育的几点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素云;;新时期之理想教育浅析[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冯显德;;理想教育的实践与反思[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巩蕴斐;;社会理想与民生设计——从社会理想看民生设计[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王立行;;论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5 吴飞燕;;对我国农村普通高中生自愿辍学行为的反思[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祝蓓里;苏琬;;青年的理想及其对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影响[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7 承欣茂;;以秋白为榜样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教育[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8 康兰波;刘孟学;;突破抽象化理想教育的狭隘视界[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9 汪信砚;;社会理想与人的全面发展[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徐海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步云;和谐社会有三重属性[N];北京日报;2006年
2 范曾;向和谐社会表达[N];法制日报;2007年
3 丁元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要务[N];文汇报;2006年
4 马正清;也说“保持和谐之心”[N];西藏日报;2009年
5 刘剑;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社会理想[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6 胡富辉;坚定信念要有五种追求[N];战士报;2008年
7 最高人民法院监察室 余士军;论人民法官的人生理想和追求[N];太原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姚依农;徐志频:只有在社会边缘才能看清社会[N];湘声报;2010年
9 王素莉;“大同”理想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N];学习时报;2006年
10 记者 武希刚 通讯员 卢新典;“十大工程”给力钢城理想教育[N];莱芜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余华;冯契的理想观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3 陈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折的研究(1976-1982)[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文艺;马克思的社会理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王云岭;现代医学情境下死亡的尊严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林存光;儒学的意识形态化[D];南开大学;1997年
7 姜怀忠;从毛泽东“大同”理想到邓小平“小康”社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曹冬梅;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漪;叶适功利哲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黄红生;论虚拟技术的人文价值[D];东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宵;当代青少年理想:结构、现状及特征[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2 胡咚;当代大学生个体理想教育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邓洁琼;当代大学生社会理想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蒋建其;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效果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王黎明;伦理学视域下孔子与柏拉图社会理想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郭剑林;近现代中国社会理想的变迁及其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何石明;北京市示范高中学生理想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柳春;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教育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旭;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晋楠;秩序与和谐的追寻——孔子与柏拉图和谐社会构想之比较[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77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17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