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基于学生教学质量观视角
本文关键词: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基于学生教学质量观视角
【摘要】:通过识别影响高校教师课堂授课效果的主要因子,以总结出有效地提高教师授课效果的措施。本研究以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观为视角,选取广东省某高校1113份本科生为样本,调查影响教师授课效果的25个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筛选出影响教师授课效果的主要因子。结果发现,课程能否学到有价值性知识或技能、教师授课是否富有激情、是否与学生互动、是否思路清晰方便学生笔记、教科书质量高低等都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注重提高课堂传授知识的价值性、使授课更有激情、有效与学生互动和授课思路清晰等都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华南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华南农业大学教务处;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
【分类号】:G642.4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课堂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环节,一直充当着高校教育质量管理和考核的核心。然而,在现实中不管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程永佳;;大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及提高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5期
2 吴培群;;高校专家评教与学生评教差异的实证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3 别敦荣;孟凡;;论学生评教及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改善[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4 李文婷;;大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年02期
5 章冬斌;;大学新生学风建设工作重点研究——基于财经类大学新生入学情况差异对其学习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0年04期
6 刘小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新方向——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微观深层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10期
7 关少化;;生命意义下的大学课堂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章营;;高等学校专业课学生评教调查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蔡晓蓉;孔元发;;浅议高职课堂教学工作[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白菁;蒋云;;高校学生评教制度改革刍议[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9期
4 邱文汇;徐建方;;高校学生评教方案的优化[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蒋凯;;提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对《教育规划纲要》“高等教育”部分的分析[J];大学(学术版);2011年03期
6 谢卓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北方经贸;2012年07期
7 陈向阳;;赋权抑或规训:高校学生评教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2年02期
8 陈磊;倪天倪;;学生评教差评教师的有效性研究[J];高教探索;2012年01期
9 杨晓峰;;高校“民粹本位”教学质量评价的困惑与出路[J];高教探索;2012年03期
10 刘小强;王彩霞;;教师的课程观念与高校教学质量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徐高明;社会需求视域中的大学课程变革[D];南京大学;2011年
3 赵映川;我国高等学校教师津贴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孟凡;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大学学生评教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周湘林;中国高校问责制度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利娟;基于个案的高校学生评教指标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蓉;基于受益人视角的学生评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钟昌红;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周敏;大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建策略[D];苏州大学;2011年
5 杨明;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陈蕾;主体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党娅娅;初中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于光磊;上海高校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芳;基于A大学本科生学生评教实践的个案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10 胡媛;高校“学生评教”中主体的角色定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芳;类淑河;王洪欣;;大学有效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2 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3 孟小军;任胜洪;;高师学生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4 陈龙根;陈晶晶;;成人高等教育有效教学的含义及特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9期
5 姚本先,陶龙泽;大学生学业成就的性别差异研究[J];教学研究;2004年06期
6 李炜;;关于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6年04期
7 肖海涛;;试论师生学术共同体的构建——以潘懋元先生的家庭学术沙龙为例[J];江苏高教;2007年05期
8 别敦荣;美国大学教育观察[J];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12期
9 董艳;Mary Peat;;中澳两所大学促进大学新生角色转换的对比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3期
10 丁澍;缪柏其;叶大鹏;;高考成绩与大学成绩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军;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延慧;;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尚晓燕;;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刘锐;;浅谈影响大学生择业的诸多因素及其解决策略[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35期
4 徐国庆;郭良宗;马梦;;浅析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与策略[J];考试周刊;2011年35期
5 陈会秋;;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J];淄博师专学报;2007年02期
6 陈会秋;;提高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途径[J];管理观察;2008年09期
7 王冬艳;;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3期
8 谢少安;;关于大学互动教学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9 纪安玲;;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效果的策略[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蒋旭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策略[J];职业时空;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丹;;基于PDCA原理的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自主改进研究[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黄海宏;吴黎丽;苏光靖;;加强科研锻炼提升课堂教学质量[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刘电芝;金盛华;;跨越两性界线——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与成因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潘瑞芳;;浅谈基于“六西格玛”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策略[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金梅;胡冬梅;张楠;;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研究[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郭全根;;高校中青年教师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栩;;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曾美玲;;“两课”扬长教学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9 毛建青;;影响高等教育规模的主要因素及其协整关系分析[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杨清;陶美重;;透析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定价影响因素[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雪 实习生 李维;大学课堂为何重新搬进博物馆?[N];科技日报;2005年
2 记者 胡俭;扬州好人走上大学课堂[N];扬州日报;2010年
3 ;大学课堂就在你身边[N];北京日报;2000年
4 记者 冯志阳;大学课堂变成国际性讲坛[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张炜;大学课堂与文学教育[N];光明日报;2004年
6 黄娴邋董小芳;大学课堂为何缺乏吸引力?[N];人民日报;2007年
7 记者 姜明邋通讯员 孟兆熙;天津:首位农民工劳模走进大学课堂[N];工人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丰捷;请唤醒学生的创新锐力[N];光明日报;2011年
9 张永芳;传统养生学与大学课堂[N];光明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张先国 李鹏翔;考研热让大学课堂受冷遇[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茂忠;学生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王冬;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研制及初步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3 王馨竹;大学生金钱态度的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丁岚;“985工程”实施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周志刚;高等学校办学效益综合评估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曾志嵘;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7 王港;我国体育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影响因素的体系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8 丁澍;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王秀丽;大学生团队学习的有效运行机制与培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彭建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秀娟;大学组织文化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孙萍;关于高学历人才的就业走向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张晶慧;我国高等教育需求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4 蒋小蓉;营造健康心理环境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谢彦红;新升格本科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尹绍清;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谈有花;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钱红丽;青年教师队伍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张燕天;大学生西部就业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桂玲智;多校区大学教学资源整合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91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191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