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多维与整合:从学习方式演变看教育测量理论的发展走向

发布时间:2017-11-24 05:06

  本文关键词:多维与整合:从学习方式演变看教育测量理论的发展走向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测量 学习方式 经典测量理论 现代测量理论


【摘要】:教育测量是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进行量化确定与描述的过程,而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学习方式的演变不断推动着教育测量范式的变革。近百年来,学习方式经历了传统的行为主义到现代建构主义的演变,教育测量也相应产生了经典理论和现代理论体系。随着学习方式不断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多维化与整合化,是现代教育测量理论发展与应用的走向。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所谓教育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原理和法则,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1](P3)。教育测量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教育评价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学习方式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学习方式的演变不断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静;;三种教育与心理测量理论的比较研究[J];中国考试(研究版);2006年06期

2 赵必华;概化理论及其在标准参照测验信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辛涛;;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测量理论的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丽梅;高等教育试卷评估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大连铁道学院;2002年

2 魏勇;小学三年级数学成就测验的初步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乙雄;项目反应原理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张晓兰;“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评估的统计方法探讨[D];四川大学;2005年

5 赵广平;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因素结构探析[D];山西大学;2006年

6 崔(王莹);学龄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评估:绘人测验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7 王庆民;考试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8 谢怀宇;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物纸笔测试命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顶位;属性层次方法下的三段论推理测验制及个体属性掌握模式的判别[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锐;含题组测验的IRT等值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俞晓琳;项目反应理论与经典测验理论之比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2 熊江玲;经典测量理论、概化理论及项目反映理论比较研究[J];求索;2004年04期

3 唐宁玉;三种心理测量理论的信度观[J];心理科学;1994年01期

4 陈社育,余嘉元;经典真分数理论与概化理论信度观评析[J];心理学动态;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嘉伟;;研究性学习呼唤教育教学新理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8期

2 孙继忠;;浅谈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J];才智;2011年18期

3 王战;;论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4 刘永康;;“自主学习”的是与非[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9期

5 王小明;吕智敏;;浅谈学习方式的最优化[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6 胡艺文;杜超;陈绍东;崔勇;;泛在学习中的教学系统设计:后现代主义视域[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6期

7 付英华;赵义泉;;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超越式学习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0年03期

8 顾容;张曼琳;徐梦;郑萧轩;;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年02期

9 郑仁和;周宝军;;用好新课程标准理念 不断提高复式教学质量[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年02期

10 伍正翔;;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三种流行观点评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立;;让作业改变教师与学生的行为[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深化教育改革 建设教师队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3 齐雪芬;;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培养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数字化环境下学习方式与学习模式的探索[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2008年

4 赵家蕊;;用爱构筑绿色之网[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5 杜文久;;一种新型的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高等项目反应理论——原理与应用[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吕桂娟;;“3+1”课堂模式改革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7 刘同昌;;学习型社会与网络教育[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8 徐展;张庆林;;网络教学的心理学原理和方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9 王东水;;网络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10 张铁道;;探索教师教育的有效途径[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克旗经棚二中 张巨文;如何践行新学习方式下的师德[N];赤峰日报;2005年

2 韩飞;“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学习方式的革命[N];工人日报;2000年

4 华巨锋 庄玉兴;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悄然改变[N];解放日报;2003年

5 崔明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N];发展导报;2001年

6 赵丽慧;新课改应建立哪些新的学习方式[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钱力;网络教育 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8 第一百中学 刘金生;改变学习方式须消除“强权意志”[N];天津教育报;2010年

9 ;学习方式: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10 王晓飞;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学习方式新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荷花;学习的教学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高慎英;论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知识假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义泉;超越式学习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郑太年;学校学习中知识意义的缺失与回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孟庆军;网络学习代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海澜;打开学生自我建构之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晓光;课堂合作学习[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雪飞;宋儒学习方式的现代诠释[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琼;课程资源视野中的学习方式变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梅;体验学习——21世纪重要的学习方式[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吴志刚;试论网络环境下语文的融合型学习[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关胜利;日本“综合学习时间”对蒙授研究性学习借鉴与启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照渊;中学专题学习网站现状调查与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亚艳;西方学习方式的研究及其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彭雪梅;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的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蒋婷;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下学习方式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221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21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7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