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中的多重适应性学习阶段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5 00:19

  本文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中的多重适应性学习阶段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环境 多重适应性学习 接受性学习 反审认知 创新学习


【摘要】:创新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但它绝不是教育的全部,由于有时创新学习与传统教育形式看成是教育的不同类型,因而在推广创新学习时自然地将其与传统的许多教育形式对立起来。本文提出,将创新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及反审认知看作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重适应性学习的三个阶段,而不是与他们相并列的三种不同类型,并试图探讨如何将其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有效结合起来。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科学)2006年度国家青年基金课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结构与层次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CCA060061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人们对于学习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并将继续发生着深刻变化,人类进行学习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在现代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动机的差异,需要的不同,人们学习的类型也不尽相同。国际著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在1979年发布的研究报告《学无止境》中,把学习划分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J];教育研究;1999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德舟;;实训课创新教育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王玉红;知识经济与创新[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张立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推进创新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陈西平;高等教育改革不能片面追求“高大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李Oz宁;关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几个问题[J];安康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6 田钊平;;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2期

7 盖晓红;;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8期

8 马健生;比较教育视野中的中国创新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9 陈剑利;青年大学生创新教育方法探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李新亮;赵洪娥;;浅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雯;;职业学校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司成勇;从“学答”走向“学问”[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文礼;20世纪美国中学科学教育的发展与变革[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旺隆;地方高校校长素质论[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2 于子轩;“科技创新实验班”生命科学课程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调查与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向辉;天水市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莉;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小溪;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傅延云;创新教育与中学物理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冲;理工科大学创新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8 闫春梅;关于教育创新的理论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9 周丽;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罗晓欢;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师塑造[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设计[J];软件导刊;2006年20期

2 徐淑梅;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J];甘肃科技;2005年06期

3 常志英 ,任瑞仙;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反思[J];教育信息化;2005年06期

4 聂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读写方式——OneNote和Apabi Reader[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03期

5 刁秀丽;宋正国;;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媒体素养的培养[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08期

6 邹成辉;胡鹃;;背靠信息技术 唤醒课堂活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20期

7 贾健;;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27期

8 张疆勤;张勉;李原;;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0年12期

9 刘庆平;;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的情境教学设计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年01期

10 王培明;;主动·互动·连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课堂优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苏俊;;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科学素质的实践和探索[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2 何军;侯晓红;;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发利用校本研修资源的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3 梅惠娟;;信息技术环境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途径[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晋川;;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于应和;;《西部地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与教学设计创新研究》研究报告[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6 朱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资源再分配探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柳忠革;;体验研究性学习 改进化学课教学[A];第六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郭敏琰;;自主性学习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9 文尚平;文育球;;《教师服务意识与行为——数学课堂教学中服务学生的自主发展》课题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10 曹建勋;;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尝试[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省新安县北冶镇北冶一中 刘娜;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优化语文课堂教学[N];学知报;2010年

2 王佳;信息技术环境下对舞弊的审计[N];财会信报;2011年

3 旺苍县教师进修学校 徐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换[N];广元日报;2008年

4 陈侃劳;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风险研究[N];中国审计报;2004年

5 江西省铅山县电教站 曾志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N];学知报;2010年

6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育红小学 李钦志;新课程教学五问[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安徽省滁州学院 全涌;走过偏颇的语文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记者 韩超 通讯员 吉广 志勇;我市8教育研究课题获省一等奖[N];德州日报;2009年

9 郭永福;要处理好课改中的若干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陆爱民;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严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齐媛;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郑煦平;IT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判断[D];厦门大学;2009年

4 张善军;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灿;信息技术环境下主体探究式学习的设计、实施与效果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2 郭春霞;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学习策略运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张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变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梁国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业绩效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海霞;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化学启发式教学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6 塔卫刚;信息技术环境下新疆少数民族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任晓冬;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技能培训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袁凤杰;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语言教学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9 鲍艳华;从接受到自主:语文学习方式的质变[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平;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主题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24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24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c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