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试论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及其教育

发布时间:2017-11-26 02:27

  本文关键词:试论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及其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主体性 创新性教育 超越性教育


【摘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个体生命发展的独立自主性、积极能动性和创造超越性。为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主体性教育理念、创新性教育理念和超越性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处理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时所处的态势以及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和具有的人格特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个体生命发展的独立自主性、积极能动性和创造超越性。(一)个体生命发展的独立自主性独立自主性说明的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建新;;提问应注意表现学生的主体性特征[J];数学之友;2011年03期

2 邹德华;;中学语文散文教学浅见[J];文教资料;2011年23期

3 钱文华;;中学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特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5期

4 王胜男;;人称代词的拟人化用法及其原因探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管明占;胡碧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遍价值观关系探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冬泉;米加德;;我国情感教学研究:特点、问题与前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创建“十星”级班集体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A];宜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李勇军;;编辑劳动的特征及其文化功能[A];高校编辑出版工作论集[C];1999年

4 郑汕;;印度民族主义的特征及世界性影响[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郝晋;;编辑主体意识的特征与作用[A];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1年会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王晓阳;;论现象概念——解析当前物理主义与反物理主义争论的一个焦点[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陈国敏;;远程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对策研究[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吉发;;“人本”价值观的哲学反思[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9 邓谨;樊志民;;基于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农民中产阶层是新农村建设的民间主体力量[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10 徐选国;;增权理论:网络时代青少年工作的新视角[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仇方迎;清华大学“创新性教育”推介[N];科技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范绪锋;从“教学型”到“研究型”[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丰捷;清华大学探索创新教育[N];光明日报;2003年

4 蔡立;中国式管理的吊诡[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欧阳坚;洛克《政府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8年

6 陈章亮(上海交通大学);加深回答“世界应该是什么”的价值功能[N];社会科学报;2005年

7 陈长荣;全球化数字化下的中国基础教育[N];光明日报;2003年

8 黄梅县实验中学 徐北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N];黄冈日报;2005年

9 本版编辑邋武玉锁 黄忠良;协调劳动关系 构建和谐企业[N];工人日报;2007年

10 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镇中学 张敏;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N];中国体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侯传文;话语转型与诗学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2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国华;实践的主体性特征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D];河南大学;2004年

2 李雪梅;信息网络时代人的主体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汪少琴;城市文明对流动妇女主体性的影响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4 陈志凌;论交往的实践本性和主体性特征[D];东华大学;2012年

5 廖颖聪;论康德主体性时间观及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6 陈毓文;论白石咏物词的主体性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杨梁;铜、银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微波无机化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金海玉;论意识及其功能[D];延边大学;2007年

9 傅爱臣;白色之光[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10 文瑛;我国普通中学主体性班级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28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28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c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