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体育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本文关键词:影响体育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体育院校 心理健康 因素 大学生 运动心理学
【摘要】:研究显示,影响体育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别是同学关系、责任感、校园文化、学习压力、奋斗目标、社会竞争、自我价值等16个方面。分析认为,体育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较好,一般优于普通学生。但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躯体化和敌对因子这两个方面表现为高分值。
【作者单位】: 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
【分类号】:B844.2;G807.4
【正文快照】: 体育院校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有其自身特点。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1-3],但对体育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则研究太少。体育院校的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一直被认为是身心最健康的群体,然而在面对社会变革、就业压力的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可可,,黄元讯,李再跃;运动员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2 于晶,崔野;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姒刚彦;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淼;;影响大学新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朱瑾;;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指导的实践与探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3 汪海燕;适度运动对大学生神经衰弱心理疗效的相关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4 邓晓霞;;对大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大学生自杀行为与干预的分析[J];成才之路;2011年30期
5 邓晓霞;;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J];成才之路;2011年32期
6 岳豪;;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英语学习[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4期
7 范辉君;;高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元评估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钟卫刚;段兆义;;四川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张雯;;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北方经贸;2007年08期
10 傅涛;;论心理健康教育中青少年人格素质的培养[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煜波;张凯;;不同体育锻炼程度、锻炼类型对中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李东蕾;;山西师范大学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徐伟宏;柯茜;高治;;体育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剑;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国志;社会学视野中的大众武术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凡纳;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意义障碍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立敏;不同锻炼方式对特殊人群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3 刘宇晔;不同项目中小强度的专项选修课对女大学生心境及心理健康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3年
4 陈颖悟;我国中小学课间操的产生、现状及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正民;体育运动中的人际网络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6 林红;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朱风书;中小强度篮球和健美操选修课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5年
8 王洪妮;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9 郑洁;当代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元英;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及创新素质培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年02期
2 王效道;心理卫生的发展趋势与任务[J];心理科学通讯;1987年04期
3 胡胜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4年02期
4 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年05期
5 季建林,夏镇夷,徐俊冕;不同专业大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年03期
6 连长贵;大学生群体心理卫生四年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毅刚;周杰;;体育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唐勇;蔡茂华;杜维彦;;震后灾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网络财富;2008年10期
3 房晋;浅论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J];体育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4 李学芹;体育院校实行学分制问题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5 张明利;浅论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杜海慧;关于体育院校非全日制及函授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全国体育院校学报研究会;全国体育院校学报研究会第5届年会会议纪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8 李宗述;体育院校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的战略地位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9 兰润生;深化体育院校教育管理改革[J];体育科学研究;1998年02期
10 陈静;浅析知识经济时代体育院校财务管理的改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丹;佟海青;汪蕾;李依璇;;体育院校中年知识分子运动方式与身体成分的调查研究[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余学锋;李勇勤;石凌;;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雷厉;汪蕾;朱晓兰;杨丹;;体育院校术科非术科教职工体质特征比较及与运动习惯的相关分析[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丽丽;王兴;;基于为竞技体育服务的体育院校三维课程体系研究[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罗跃新;;体育院校开设体育影像课教学的探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丁保玉;郑健;解乒乒;李英杰;;STS教育——体育院校素质教育的路径选择[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宋学岷;高娟娟;;体育院校户外运动类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权德庆;;对构建我国体育院校素质教育体系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9 陈立军;王兴;;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徐长生;;体育院校新闻摄影教学改革探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丽邋姜劲晖;研讨后奥运体育院校发展思路[N];中国体育报;2008年
2 邹丽;体育院校研讨后奥运时代发展思路[N];中国体育报;2008年
3 江夏学院(筹)教授、博导 叶文振;提高女性心理健康水平[N];福建日报;2009年
4 记者 司文 实习生 梁乐;83所体育院校单独招生[N];西安日报;2009年
5 闫红 特约记者贺军荣;咸阳支队——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N];人民武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邬杨;心理护航 春风化雨[N];芜湖日报;2010年
7 梁巍 晓燕;“心理消暑”有无必要 ?[N];工人日报;2011年
8 朱抗;8642部队心理导航引领官兵成长[N];人民武警报;2010年
9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 李鸿江;开拓进取,促体育院校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记者 齐雷杰;家庭越温暖 心理越阳光[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兴;我国体育院校术科教师群体素质若干问题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王港;我国体育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影响因素的体系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3 王兴;体育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管理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4 凌金铸;知识产权因素与中美关系:1989-1996[D];苏州大学;2005年
5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梅花;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任靓;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8 陈晓涛;产业演进论[D];四川大学;2007年
9 许毅;男性同性恋的相关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唐晓云;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秀荣;体育院校与社会健身俱乐部健身操(舞)课程资源共享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2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3 吴燕;体育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4 郭丹;计算机音乐在体育院校音乐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富军;体育院校英语专业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6 何祉源;探究式教学在乒乓球选修课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7 倪云格;对我国体育院校全日制体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封莉莉;贵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淑慧;影响我国普通高校经费筹措的因素及筹款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陈慧玲;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750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75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