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择校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 择校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义务教育阶段改革的焦点问题。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界都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仍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义务教育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这是不争的事实。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与人们接受优质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导致了我国目前的择校风盛行。在西方发达国家,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结果的择校,在我国却只是一种自发的择校现象。由于教育行政部门的不支持和自发择校的迅速蔓延,导致我国择校的混乱局面。为何在我国政府三令五申禁止择校的情况下,而我国教育现实中,“择校风”却是越刮越猛?本文认为,除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原因外,屡禁不止的择校现象还有着与择校人密切相关的利益原因,,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原因,因为人们只关心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务。择校不仅是个教育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我国的自发择校现象不是行政命令能够禁止得了的,简单的行政禁止也不是解决我国择校问题的最佳对策。择校是一个涉及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提供者——学校、教育消费者——学生及其家长三方利益相关者的复杂问题,解决我国的择校现象的最优方案应该是择校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交待了笔者研究此问题的背景、意义、研究方法和对中外择校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为择校及其意义,该部分对择校与择校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便为下文的写作奠定基础。第三章为我国择校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与美国择校的比较,主要分析了教育行政部门对择校的禁止与我国自发择校迅速蔓延的矛盾,以及由此引发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第四章为择校的原因分析,为什么我国自发择校屡禁不止,还愈演愈热?这部分主要分析了择校生命力如此旺盛的原因。第五章为政策建议部分,由于择校能防止教育“寻租”,完善教育制度,提高教育质量,而我国择校仍然处于一片无序状态的现实情况,提出治理我国择校问题的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5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雪梅;;论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合理性——基于教育公共性的视角[J];浙江教育科学;2010年06期
2 刘学东;李敏;;农村中小学生择校问题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01期
3 王旭升;;我国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研究述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4 王丽;王善迈;;义务教育中择校寻租主体的行为分析[J];教育科学;2005年06期
5 朱丽英;李斌;;教育公平视野下的现阶段义务教育择校探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王旭升;;中美义务教育择校成因及理论基础之比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曾晓东;;“择校”对义务教育制度的挑战及发达国家实践中的“变革”[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8 权菊青;;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原因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李芳;;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现状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10 杜琳;冯文全;徐安兴;;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理想与现实[J];社会科学家;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亚林;雷万鹏;;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十年来的政策回顾与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朱凤强;;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两免一补”状况的实证分析[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玉红;;关于应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策略——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彦伯;;动态均衡: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可持续配置[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刘美玲;;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实施背景及问题[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杨玉琼;;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均衡状况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杨金花;;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路径选择:日本的经验与启示[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任楠楠;;时代召唤: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机制——基于江西省城乡中小学685份学生问卷调查[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陈纯槿;王红;;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补偿的构想[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亚君;高长波;;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孙自豪;公共资源理应公众共享[N];洛阳日报;2009年
2 徐长安;柏均和委员:义务教育呼唤“有教无类”[N];今日信息报;2006年
3 记者 董康;江苏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新目标[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记者 李智 李卫中;我省义务教育要升级[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5 吴宏豪 汕头市金平区财政局;浅谈加强城镇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N];汕头日报;2008年
6 记者 朱萍 通讯员 徐超;港城81万中小学生开学[N];连云港日报;2009年
7 通讯员 陈首文;祁阳义务教育7年投入2个亿[N];永州日报;2009年
8 记者 袁京;九成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将提高[N];北京日报;2009年
9 记者 郭在伟;16所初中移交各区管辖[N];郑州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梁明;全市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兑现到位[N];绵阳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伦;建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教科书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朱永坤;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吴红宇;农村劳动力迁移动机与制度冲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李敏;中国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王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模式与选择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林涛;基于校级数据的省域内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黄凯玫(Cadelia Lane Ambrose);圣卢西亚的学校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兰兰;对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干燕丹;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制度、责任与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唐先斌;我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4 董玲玲;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蔡张喜;利益、失灵与均衡[D];安徽大学;2010年
6 侯娓娓;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呼娜;日本の义务教育にぉける特别活动に关する一考察[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伍红梅;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钟耿;县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吴海潮;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75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75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