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理论创新问题
本文关键词: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理论创新问题 出处:《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新课程改革 教育理论 创新机制 传统教育思想 新课改 借鉴与创新 具体表现 实施条件 课堂教学 教育改革
【摘要】:新课程改革遭遇教育思想和理论的迷茫与困惑。具体表现为:外国文化土壤生发的教育理论,难以适应中国本土的现实选择;现有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生成机制,不提供课改实施的支持环境;国外个人本位的教育理论主张,难以调和中国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课程实施条件不足,教学研究跟进不够。基于此,应该从三个方面探求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创新途径:培育和完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创新机制;继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借鉴与创新西方现代教育理论。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西北师范大学“知识与科技创新工程”创新团队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一、课程改革的思想阻抗和理论困境(一)国外土壤生发的教育理论,难以适应中国本土的现实选择后现代知识观、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新课改的主要理论基础,,它们曾经在国外教育发展和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经典理论。但仔细分析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文森;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教学改革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2 阮爱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西方的差异及其走向现代化的思考[J];宁夏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绪阳;;德性人生:教育的生命视点[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2 蒋国艳;论大学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S2期
3 朱小蔓;刘贵华;;功能·环境·制度——基于生态理念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孙天华;张济洲;;生命意识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人性关怀[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5 祝爱武;;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的应然走向[J];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6 易元祥;陈金江;;追问大学教学的生命意义[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3期
7 易元祥;陈金江;;大学教学生命意义的审视与建构[J];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01期
8 顾基平;;大学生课程权利的缺失与保障[J];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03期
9 李朝辉;影响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因素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2年22期
10 张文斌;;素质教育与校风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向阳;;历史课堂开掘生命教育的实践和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张文斌;;素质教育与校风建设[A];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柳士彬;遮蔽与澄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马卫平;体育与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绪阳;语文德性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熊华生;为了儿童的幸福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晓义;“情境—达标”式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梁清;批判与扬弃:教育异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颖;教育的人性追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华;诠释学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燕;课程价值取向之“应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肖庆顺;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宁彦锋;课程创新的教师动员:路径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罗刚;教师参与课程的管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罗秋明;“言说”与“倾听”的教育价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双兰;课程改革中教师权利的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何军华;教师与课程实施[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曾玮;基础教育新地理课程中的教师角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黄佑生;在新课程中成长——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自主成长的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文森;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J];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克诚;认真学习中央书记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把教育办活办好——在省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J];安徽教育;1980年08期
2 ;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J];安徽教育;1980年09期
3 吴立岚;感化教育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4 ;吉安、井冈山、宜春、赣州地区组织中小学校长学习教育理论[J];江西教育;1980年01期
5 袁牧;提高师资水平 保证教学质量[J];江西教育;1980年02期
6 何深;中学语文教学需要有程式[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7 尼·绍尔扬,黄坤坊 ,蔡振生;南斯拉夫教育理论和政策的一些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8 ;编后[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9 ;我院教育系副主任胡颜立同志逝世[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10 鲁洁;试评我国古代教育家有关德育过程的论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思慧;;右脑与直观性原则[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2 吕自诚;;在农村小学自然实验课教学中实践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的体会[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3 靳丽华;;以陶为师 塑造新型教师[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4 章凯;;兴趣研究对教与学的启示[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高鸿;高婉;;论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A];'96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6 林水田;林瑞管;;实践“生利教育”理论 培养生利人才[A];'96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7 王建华;;运用行知职教思想 指导现代职校办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陶行知职教思想的实践与探索[A];'96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8 冯毅;;关于成立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筹备工作报告[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9 ;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章程[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10 石生;;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再林 作者单位:西安市西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哲学系;现代解释学对教育理论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李文长;用邓小平教育理论武装教育管理干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傲姿时代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杨海;远程教育的现状与展望[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李春玲(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德育教研室);让师德高尚的人讲师德[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记者 李伦娥 通讯员 陈峰 臧石田;教师“点菜” 专家“下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长兴;100条建议100把钥匙[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蒋建华;教育理论图书出版启示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王劲松;小学愉快教育实验成效显著[N];光明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郭力根 陈青峰;塑造美好灵魂的人[N];江西日报;2000年
10 谢凤文;宁都为教师配送“理论套餐”[N];江西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蓉;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良华;行动研究的史与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庚靖;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鞠玉翠;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邹卓鹏;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考试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马菁汝;罗恩菲德和艾斯纳美术教育思想与当代中国美术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方建锋;论现代教育中的实质非理性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庆昌;论教育思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金永得;探索作为整体的教学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昌林;中学生物多媒体教学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晓龙;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3 唐汉卫;教育研究中的实践整合观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何小忠;教育理论与实践及其关系的尝试性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天;《矿物学》多媒体课件及题库系统解决方案[D];西北大学;2001年
6 王晓敏;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施体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7 黄文贵;论叶圣陶教育理论的科学观和人文观[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杜觉民;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和现实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仲全;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熊仕葵;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309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309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