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癸卯学制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12-27 13:03

  本文关键词:癸卯学制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作用 出处:《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癸卯学制 张之洞 教育近代化


【摘要】:癸卯学制作为清末新政期间极其重要的制度创新,对20世纪中国学校教育制度产生过重大影响。其颁行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兴办新学,使各级各类新式学校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践,为民国时期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拟以近代社会转型为背景,以癸卯学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为依据,结合该学制实施后的实际效果,进一步探讨其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作用与影响。
[Abstract]: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during the new policy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Kuo Mao's school system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in twentieth Century.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nationwide promotion of new education, make all kinds of new schools have been the practice in different degree,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 education reform.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social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e main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UI Mao school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effec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ool system, this paper further explores its function and influence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文化艺术学院
【分类号】:G529;K257
【正文快照】: 一、癸卯学制的主要内容1904年1月,清政府正式颁行了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主持修订的《奏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并以法令形式公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新学制。它的颁布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办教育无章程、学校无体系的状态,确立了中国现代学制的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东平;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淑玉;民初尊孔读经问题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周宁;;北洋政府时期省立安徽大学的筹办与纷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刘超;;孔子形象:历史知识与社会意识——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谈儒强;;教化之基 养正之所 贤才之薮——以清末以降合肥地区私塾教育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徐希军;1928-1937:国民党在大学推行党义教育述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白臣;刘志江;;青少年诚信教育探微[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7 李帆;刘师培与北京大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康永久;当代公立学校制度变革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9 董艳国;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兴起(1901-1911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10 范玉红;;清末新政倡行图书馆的立场与贡献[J];图书与情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翟广顺;;容闳与晚清幼童出洋“教育计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谷秀青;;清末教育社团与地方社会——以江苏省教育会对万缘庵毁学案的处置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朱宗顺;;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体制的现代化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5)——中国基础教育史研究(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工读教育等)[C];2009年

4 康全礼;;论本科教育[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喻大华;;论晚清自由主义者的思想、实践与认识误区[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士伟;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张大伟;“左联”文学的组织与传播(1930-1936)[D];复旦大学;2005年

3 周云鹏;“民族主义文学”(1930-1937年)论[D];复旦大学;2005年

4 李宗刚;新式教育与五四文学的发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立程;西学东渐与晚清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6 李建军;现代中国“人民话语”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冬江;中国近现代室内设计风格流变[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8 姚剑文;政权、文化与社会精英[D];苏州大学;2006年

9 章博;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基督教大学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郑若玲;考试与社会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慧;大学生学风建设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万学;清末滇东名士何桂珍理学经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陈宏;福建清代女诗人薛绍徽思想与诗词创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志平;大众文化视域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人格构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魏相博;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政策变化轨迹的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青青;中英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7 孙正娟;近代女性自我解放思想的历史轨迹[D];苏州大学;2001年

8 杜觉民;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和现实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国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广东教会高等教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朱海龙;张之洞与癸卯学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亚玲,胡世刚;张之洞与癸卯学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2 车磊;试析张之洞的“癸卯学制”[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崇小云;;从癸卯学制看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观[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欧阳跃峰;张之洞洋务思想论析[J];安徽史学;1994年04期

5 金锋;张之洞注重兴办教育[J];武汉文史资料;1994年04期

6 刘望龄;张之洞与湖北报刊[J];近代史研究;1996年02期

7 吴自强;张之洞在湖北的新政[J];文史精华;1996年08期

8 邓德艾,乔志强;张之洞近代化思想的萌发及其在晋省的实践[J];晋阳学刊;1998年03期

9 徐凯希;张之洞署理湖北时的水利与水政[J];文史精华;1999年12期

10 石草;张之洞的“三不争”[J];中州今古;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剑杰;;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2 周晔;;教育近代化的积极推动力——中国近代教育学术团体之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杨千菊;;罗振玉对《癸卯学制》的贡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胡国勇;;壬寅、癸卯学制与日本明治后期学制的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杨千菊;;罗振玉对《癸卯学制》的贡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江嵩;于洪波;;试论日本前近代的闭关锁国与教育近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吴廷俊;裴晓军;;体用之辨:张之洞报刊管理与报刊思想的双重性解读[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协京;;试析福泽谕吉启蒙思想的特点及其对日本教育近代化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段芳;;中日近代第一部学制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10 孟旭;;张之洞教育思想发展阶段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枕木;从安龙走出个张之洞[N];黔西南日报;2011年

2 晓方;百年应答张之洞[N];湖北日报;2003年

3 晓方;站在张之洞像前[N];湖北日报;2004年

4 张忠宁;本色张之洞[N];中国保险报;2004年

5 何晓明;毛泽东说:不能忘记张之洞[N];北京日报;2003年

6 桂武;张之洞:读书人的榜样[N];中国商报;2003年

7 马建强;癸卯学制:中国义务教育的最初尝试[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罗厚立;原来张之洞[N];南方周末;2004年

9 刘平;张之洞生活情趣拾零[N];光明日报;2000年

10 ;1904-2004,现代教育,激荡百年[N];人民政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晓兰;张之洞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D];南开大学;2009年

2 何智能;湖南保路运动研究(1904-1911)[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玉勤;晚清汉冶萍公司体制变迁研究(1889-1911)[D];复旦大学;2008年

4 李青;综论洋务派的法律思想与实践[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许全胜;沈曾植年谱长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晓波;郑孝胥诗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华倬;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经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8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9 黄小用;晚清华侨政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郭继武;东南互保与晚清政局[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海龙;张之洞与癸卯学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把增强;张之洞备荒赈灾思想与实践[D];河北大学;2004年

3 梁云;张之洞与近代中国教育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徐碧薇;张之洞与晚清铁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鞠北平;论张之洞与晚清国防建设[D];河南大学;2003年

6 王向英;略论张之洞幕府[D];河北大学;2003年

7 秦博;戊戌变法中的张之洞[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姗萍;张之洞与中国法律的近代转型[D];河北大学;2003年

9 周孟雷;张之洞与近代反洋教运动[D];河南大学;2003年

10 闭雄壮;张之洞人才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41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341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2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