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我国过度教育产生的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7 15:34

  本文关键词:我国过度教育产生的经济学分析 出处:《甘肃高师学报》200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过度教育 成因 对策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随着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我国开始出现过度教育。文章从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视角,梳理了教育经济学中解释过度教育产生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过度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education, over education has begun to appear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labor market,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over education in educational economics, and based on that, it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excessive occurrenc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
【分类号】:G40-054
【正文快照】: 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规模扩张的同时,出现了过度教育现象。要实现和促进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思考这一问题。一、过度教育的涵义美国学者弗雷曼(Freem)在1976年出版的《过度教育的美国人(》The overeducated Americ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丁小浩;我国专科与本科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相对位置和比较优势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2 岳昌君,丁小浩;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邓光平;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失衡与教育过度探析[J];江苏高教;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家理;;职业定位引导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突破口[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2 刘颂;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武向荣;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风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陈敏,李志祥;解析大学生就业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赵修渝,陈杰;我国大学生失业现象的理论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孟大虎,吴克明;多视角分析框架下的公共产品供给[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2期

7 赵修渝,陈杰;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我国教育相对过剩[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8 白韶红;;过度教育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9 岳昌君,文东茅,丁小浩;求职与起薪: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10 李锋亮;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道红;;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詹一虹;中国高等院校毕业生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韩秀华;中国二元教育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陶美重;高等教育消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贺尊;教育信号的经济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张宝蓉;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忠;试论教育与个人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莹;云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实思考与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3 黄盈盈;高等职业学校创业人才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高磊;中国职业介绍服务系统的运行与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冰峰;胜任力模型与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夏薇;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资源市场化配置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会香;郑州市人才市场与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曹达舜;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9 李娜;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经济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方红;我国高等教育过度的成因及社会后果研究[D];广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岳昌君,文东茅,丁小浩;求职与起薪: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2 杨金土;我国本科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01期

3 张妙弟,江小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实现高职教育持续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妮妮;;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及改善对策[J];价值工程;2011年21期

2 蒋春燕;;后进生成因及对策探析[J];学周刊;2011年26期

3 朱健;;对我国过度教育的教育经济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年20期

4 李菊顺;;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贫困表现和成因初探[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张婧;;浅析教师心理障碍及应对措施[J];才智;2011年22期

6 高树霖;陈鹏;李雪;;浅析教师职业倦怠[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7期

7 商慧;;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叶淑芹;;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2期

9 黄丽娟;;我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儿童发展研究;2011年01期

10 游涛;胡小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的五大成因[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成因与动机实证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倪士光;伍新春;;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特点、成因及预防的质性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芮冬英;;情绪和行为问题学生的教育初探[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4 沈烈敏;;关于在我国进行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的几点思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蒋翔;;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及其成因的探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成;;走出羞怯的沼泽[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7 孙娜;;对于过度教育的另一种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武向荣;;中国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盛世明;;过度教育和教育不足的发生率和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西方研究及其启示[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王世华;张新蕾;;97例高中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及启示——兼谈北京八中心理健康教育经验[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郴州技师学院 周界名;浅谈青少年违法心理的主体成因、变化及对策[N];郴州日报;2009年

2 马莉;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N];四川政协报;2000年

3 北京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 王文源;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动力在哪儿[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长 叶翠微;追寻学校文化的终极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王晖 陈小平;让农村娃都能有学上[N];河南日报;2006年

6 姜堰市第四中学 胡大进;初中阶段优秀生心理问题探究[N];江苏教育报;2009年

7 刘文贞;浅谈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矫治[N];青岛日报;2010年

8 麻城市张家畈中心学校 蔡主华 丁楚兵;“初二现象”成因及对策[N];黄冈日报;2011年

9 高晓红 靳辉 王永刚;宁夏提前16个月化解义务教育债务[N];中国审计报;2008年

10 记者 胡雁冰;汹涌学生流让工农路瞬间“打结”[N];石家庄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闫温乐;世界银行教育援助研究:特征、成因与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伟;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扬;中学生性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丹琳;潍坊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与教育对策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高春霞;高三学生心理疲劳的现状、成因及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卢隽慧;当前我国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桂菊;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7 姜水晶;薄弱学校形成原因分析及改造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林光灵;论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化成长[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于动;课程改革进程中的教师阻抗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关玉飞;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状况与对策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42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342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6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