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力本位教育与职业发展评估模式探析
本文关键词:美国能力本位教育与职业发展评估模式探析 出处:《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简述了美国教育与职业发展领域能力本位评估模式的内涵,介绍了这一模式在美国的几种典型个案,分析了它的的优缺点,并就我国如何实施能力本位评估提出了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onnotation of competency based assessment model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career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introduces several typical cases of this model in the United States, analyze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lement competency based assessment in China.
【作者单位】: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因素及实施策略研究”(立项号:072012)成果之一。
【分类号】:G571.2
【正文快照】: 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起源于美国,是近年来在北美及世界上一些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教育模式,现已成为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1]本文探讨美国能力本位教育与职业发展评估模式,以供我国借鉴与参考。一、能力本位评估模式的内涵能力本位评估(competency-based as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耿益群;美国“西部州长大学”办学特点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2 谈松华;教育要向“能力本位”转变[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0期
3 黄鸿鸿,于爱红;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沿革与特点[J];教育评论;2003年05期
4 谭移民,钱景舫;论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5 王敏勤;由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职业教育的变革[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6 黄亚妮;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价值定位[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11期
7 黄日强,许惠清;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特征[J];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凤胜;;课程设计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中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周凤胜;徐凤云;;从设计中学习课程知识[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蒋培余;高职护理《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系统整体优化的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丁容仪,李春旺,陈瑞阳;对加入WTO后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5 王玉扩;张献辉;王爽;李会增;;素质本位下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材改革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6 张宇航;;项目教学法在电大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袁铁武;;浅析素质本位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整合[J];才智;2010年14期
8 王炜;杨欣;;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职业基础”课程标准设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9 林若波;林汉顺;;基于能力本位的立体式教学体系的建模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王林鸿,庞兴华,梁秀山;应用型本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罗;;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的一些思考[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超华;教师核心能力发展与教师管理模式变革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曹梅娟;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构建的理念和策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4 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宇;基于利益主体选择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卢洁莹;生存论视角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延平;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吕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质量保障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彭红;医患博弈及其沟通调适[D];中南大学;2008年
10 马金晶;成果导向教育博士课程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隋莎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游荔密;高教版与语文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数学(基础版)第一册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丽娟;美国功利主义大学课程思想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林木;美国高校合作教育支持系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井维新;山东医药技师学院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王超华;中等职业学校“新三段式”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常小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8 王桂芝;CBE教学模式优化职校分析专业课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唐安奎;西部农村初中职业教育及其课程设计初探——以富顺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10 党继农;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许春兰;国外高等职业学校师资管理特色分析[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10期
2 王建初;美国社区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3 刘启娴;北美社区学院:一种富有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年04期
4 王敏勤;由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职业教育的变革[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5 刘启娴;高职发展模式初探[J];教育研究;1998年07期
6 周加仙;美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动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7 黄亚妮;;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区域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2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琼斐;;美国大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启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年03期
2 刘焕成;彭学华;;美国大学评估的特色与启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旋天颖;;美国州高等教育委员会对大学专业设置的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9期
4 王小一个;在美国做义工[J];基础教育参考;2005年07期
5 刘宝存;;美国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本科生科研[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6 杨倩;;美国大学广告教育现状综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7 张茉;;三所排名TOP100的美国大学[J];21世纪;2006年09期
8 熊耕;;影响美国高等教育的第三种力量[J];外国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9 春芳;美国大学加强文科教育[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10 陈时见;美国大学录取新生的标准及特点[J];广西高教研究;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文;;福建山区耕地主要种植制度气候评估模式[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静;;美国教师教育的历史研究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0)——外国教师教育史、职业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高惠蓉;单中惠;;试论美国大学自由教育现代化对女子高等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国立耘;范在丰;朱小琼;张子寒;赵雪坤;;对美国大学的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及质量保证体系的调研结果[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严全治;马艳红;;美国大学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性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宋浩;杨爱国;;高速公路征地拆迁的评估模式小议[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10卷)[C];2010年
7 武光军;;当代中西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进展、元评估及发展方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马永霞;刘薇;;美国大学经费来源结构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赵肖;周雯;郭振仁;;区域健康风险评估模式的建立与应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10 李昕;;上机实验课程自动管理及评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立平;如何申请到美国大学做助教[N];国际金融报;2000年
2 薛涌;美国大学是如何要到钱的[N];财经时报;2007年
3 胡楠;天之骄子“骄”不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4 田温 田海明 编译;美国大学全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徐勇;江苏生源赢得美国大学青睐[N];新华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强晓玲;放弃“清北”奔“哈耶”[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中美大学生毕业后择业的八大差异[N];就业时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靳晓燕;留学三问[N];光明日报;2010年
9 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 薛涌;如何衡量美国大学的优异[N];东方早报;2005年
10 李玲玲;推崇环保理念的美国大学[N];中国社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英;美国研究型大学早期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3 马超;20世纪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郭德红;20世纪美国大学课程思想演变[D];河北大学;2005年
5 魏真;我国公共教育财政政策评估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建玲;服务品牌延伸的灰色评估模型研究及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7 黄金林;山间河谷地下储水空间洪水利用风险与效益评估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黄英杰;古典书院的终结及其对现代中国大学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2年
9 王念秦;黄土滑坡发育规律及其防治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10 马鸿;美国研究型大学从事军事技术研究的历史考察(1945-1970)[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艳芬;美国大学内部组织结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李立安;美国大学校园文化德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书成;美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公平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何亮姬;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李彩霞;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诚信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程萱;美国学位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刘喻;美国私人基金会捐赠高等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琛;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付玉美;美国大学教师学术专业发展(1945-1970)[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沈媛媛;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46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346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