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背景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
本文关键词:家庭背景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 出处:《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家庭背景 女大学生 SCL-自评量表 心理健康 对策
【摘要】: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家庭状况表对263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女生总体差异不显著,父母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女生有一定的心理差异,父母为城镇下岗职工与父母为干部的女生差异显著,父母职业为工人和个体工商者的女生差异不显著,单、双亲家庭女大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3因子上差异极其显著,城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差异显著,且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家庭背景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建议学校、家庭、社会应关注这一群体,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Abstract]:The SCL-90 symptom checklist survey of 263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scale and family status shows that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the family of different female student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ifferent female parents education degree has certain psychological differences, parents for laid-off workers in cities with their parents for cadres of the girl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gender difference of parents' occupation for workers and the self-employed is not significant, single parent families, female students in compulsio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nd depression 3 factor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urban and rural overall mental health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significantly, and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Youth norm. The family backgrounds of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mental health. The school, family and societ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is group,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作者单位】: 四川文理学院美术系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项目(CSXL-63040)
【分类号】:G441
【正文快照】: 一、研究目的、过程、对象和方法女大学生是我国妇女中一个特殊群体,作为国家培养的专门人才,其心理健康如何,不仅关系到整体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美国、日本等国的研究人员调查发现,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崔景贵;文化学视野中的心理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5期
2 徐建平,王淑兰,李录志;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3 叶海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4 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龙潜;;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体育干预对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姚双雁;吴清兰;洪慧娟;;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项茹;王维利;毕清泉;胡燕;;护理专业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王晓滨;高原作业人群心理适应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5 于爱萍;李培培;张黎明;;合肥市托幼机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6 王共强;孙权;韩咏竹;马心峰;李波;胡纪源;;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安徽医学;2009年12期
7 滕云;王岚;裘秀菊;张晓仙;陆利绒;;糖尿病知识教育对糖尿病人的代谢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的观察[J];安徽医药;2007年01期
8 黄路阳,谢军,冯纪坤;安康师专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安康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9 王红梅;孙明兴;;辽宁科技大学教师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马全艳;白丽敏;孙明兴;;普通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民;熊鸿燕;杨胜元;;海训士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童辉杰;;中国大陆二十年变迁:SCL-90及其常模[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清宝;;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分析与干预[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菁佩;刘爱军;;疾病知识缺乏对糖尿病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5年
5 李茹;张桂平;;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A];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社临床心身疾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胡月星;;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实证研究报告[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毛洪祥;;慢性失眠患者个性、认知及情绪因素[A];第三届全国睡眠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朱国锋;何存道;;中国海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2002年中、日、韩航海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蔡教壁;李崇勇;郭锦滔;李祖健;黄松英;黄庆祥;;广东佛山276位外地劳工SCL—90及LES测查分析[A];第四届文化精神病研究报告选编[C];1993年
10 沈静静;黄敏;施永斌;张展星;张国川;张振毅;褚庆文;薛涛;陈耀鑫;史月有;;宝山区2000例监狱服刑人员调查[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亮;道家认知疗法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 张本;四川地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的随访综合评价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石建;“心身医学”理论中医药学溯源及其对SLE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谢朝晖;中国四省(区)成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边缘增高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钟文娟;基于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社区居民心理预警模型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程科;健全人格取向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刘琴;三峡水库移民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9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后国宏;太仓市农村初中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段桂英;高职、高专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及自尊提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娟;大学生心理档案指标体系的建构与管理[D];天津大学;2010年
4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5 颜芳;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与个性特征、心理状态的相关性及其机理的初步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6 朱守民;公安刑侦人员脂质过氧化和血脂血糖水平的调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7 王静;安徽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8 陈亚娣;永久型起博器患者心身症状的调查及影响因素[D];浙江大学;2002年
9 粟文彬;新兵基础训练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及其与训练伤的关系[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10 毛富强;研究生神经症与个性特征、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双虎;家庭环境对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影响[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崔景贵;文化学视野中的我国心理教育本土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3 上官子木;心理疾患的社会文化根源[J];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4 李幼辉;大学新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5 叶浩生;试析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J];心理学报;2001年03期
6 刘玉娟,叶浩生;多元文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刍议[J];心理学探新;2002年02期
7 佐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年01期
8 刘迎春;大学新生SCL-90测试结果分析[J];浙江师大学报;2001年03期
9 季建林,夏镇夷,徐俊冕;不同专业大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年03期
10 王晓刚,廖军,范国祖,冯斌;杭州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广现;;新视线:女大学生毕业早出嫁[J];涉世之初;2007年06期
2 源荐文;;择业,女大学生路在脚下[J];中国就业;1996年04期
3 李明文;;试析媒体对女大学生的报道[J];写作;2011年Z1期
4 陈素珍;;有氧健身操干预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5 王媛;;探索女大学生心理辅导的新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6期
6 黄怡;;女大学生,今夜为何不归校?[J];黄金时代;2005年05期
7 崔广志;李育英;;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6期
8 恨铁;;“组团征婚”背后引发的思考[J];涉世之初;2008年10期
9 刘固霞;;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年07期
10 ;涉世会馆——上期本刊关注:《被吞噬的诱饵》读者反馈[J];涉世之初;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立波;;改革开放与中国在校女大学生比例的高升[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赖梁盟;吴德恩;刘冉冉;;国民心理健康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3 郑连递;;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4 任春荣;;学生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地位(SES)测量方法讨论——兼论学生家庭背景对15岁学生科学态度的影响[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陈业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初探[A];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肖汉仕;李美英;;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新波;单洪雪;王学红;;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郑彩莲;;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发展的若干思考[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李笑燃;诺敏;;女大学生自卑人格的成因及调适[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10 黄凤玲;颜娉;;湖南科技大学女大学生性知识的调查与分析[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邓新建 本报通讯员 肖金;“贫二代”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社会思考[N];法制日报;2010年
2 孙立忠等;家庭背景决定就业?[N];东方早报;2005年
3 许泽玮 周琳凯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如何完善女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N];中国改革报;2005年
4 记者 郭弘 通讯员 黄茜;女大学生大多信心不足[N];重庆日报;2004年
5 刘臣君 于欣;记者与援交女大学生谁违法?[N];法制生活报;2005年
6 郭立场;女大学生征婚的实用主义[N];镇江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叶芳 通讯员 庄文斌 陈计清;做“毕婚族”要三思[N];广东科技报;2008年
8 张志勇 刘刚只;汤阴县促使女大学生村干部健康成长[N];安阳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勇 曹霁阳;女大学生: 毕业就结婚=曲线就业?[N];经济参考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金勇;女大学生招聘专场爆棚[N];中国妇女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素玲;女大学生与中国现代教育——1900-193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潘慧;中国企业家心理与企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宋长琨;家庭背景与明代徽州双籍进士的地位升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4 董美英;教育机会均等视阈下重点高校大学生来源的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琴;三峡水库移民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因素及其干预对策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6 赵红霞;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明;家庭背景与干部地位获得(1950-2003)[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杨萍;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中的几个突出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赵鸿;关于日语女性用语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廖苏苏;婴幼儿精神发育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评价[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丽萍;上海市女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芦茜;女大学生恋爱状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阳维丽;家庭因素对女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晓华;自尊、成就动机及心理控制源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5 乔惠芳;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女大学生创造力培养[D];中南大学;2010年
6 王淑晶;女大学生择业观念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阿里努尔·阿布都热合曼;新疆维吾尔族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1年
8 苏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胡俊英;女大学生求职心理异常分析及对策[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王晓默;当代女大学生情感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60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360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