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的范式与学科生长点
本文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学科发展 研究范式 出处:《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范式一般具有聚焦、筛选、规范等作用,因而学科发展与范式转换直接相关。通常情况下,学科发展在重要的转折时期,都需要实现范式的转换。比较教育学的范式主要包括概念体系、理论基础、分析框架与方法论等基本构件。比较教育学的范式转换是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在当前的任务之一,必须关注于元研究、方法论、学科意识和本体论等方面的研究。
[Abstract]:The paradigm generally has the function of focusing, screening and standardizing, so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aradigm shift. In general,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is in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The paradigm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mainly includes conceptual system and theoretical basis. The paradigm shift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Ren Wuzhi,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meta-research, methodology, subject consciousness and ontology.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59.3
【正文快照】: 比较教育“身份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比较教育学科的认识。实际上,危机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指示更换工具的时机已经到来”[1,]也就是说,危机意味着发展范式的转换,意味着新范式的诞生,意味着学科的新发展。比较教育学正进入到一个范式转换的时代。一、比较教育学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顾明远;比较教育的身份危机及出路[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2 陈时见;论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及其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3 付轶男;饶从满;;比较教育学科本体论的前提性建构[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4 文雯;;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士刚;李艺;;论教育技术化是技术教育价值的实现和彰显[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2 蔡宝来;我国教学论研究的进展和前瞻[J];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04期
3 诸大建;“普朗克原理”和科学家接受新理论的年龄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0年02期
4 陆益龙;理论社会学的意义和结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5 王乃昂;中西古代气候学的概念模式及其比较[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年01期
6 邓艾,李辉;民族经济学研究思路的转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余健;风水研究杂感[J];新建筑;2001年03期
8 王义民;论旅游研究应“从经济进去由文化出来”[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9 高晓清;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2期
10 张嗣伟;摩擦学向何处去──关于摩擦学学科发展的思考[J];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陶祖莱;;从21世纪科学发展大趋势看学术生态系统[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高峡;;学术交流的“术”与“道”[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3 吴玫;;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中的一些认识问题[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4 李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与学科建设[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闫永琴;焦斌龙;;从现实走向空洞——现代主流经济学现状以及对它的批判性思考[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6 刘雪飞;白梅;;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合理代际分配[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7 陈建宪;;走向田野 回归文本——中国神话学理论反思之一[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徐文武;;《天问》:对“构成思想”的反思[A];中国楚辞学(第一辑)——2002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2年
9 张春美;;理性与智慧:爱因斯坦的科学方法[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2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郭嘤蔚;论辩证思维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国俊;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D];吉林大学;2007年
5 侯依成;马克思哲学革命后的形而上学补写[D];吉林大学;2007年
6 张勇;西方心理学人文取向的生成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周保彬;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合荣;事实与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竭长光;论德育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洪生;教育选择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艳;互文性视角下的诗歌意象翻译[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任百成;论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高茜;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徐媛媛;教学中游戏精神下的学生自主性话语权探讨[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薛平;普特南的认知思想实验及其哲学意义[D];山西大学;2007年
6 王保红;科学史研究的新趋向[D];山西大学;2007年
7 苏百泉;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浩;《他们》的自由观之哲学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郑红午;大学学科建设进程中的学科文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10 张丽;对科学精神测量评价的初步讨论与尝试[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尹星凡,王斌;论思维方式的四种基本历史形态[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大卫·W·布雷克 ,拓向阳;论比较教育学的目的和性质:I·L·康德尔的贡献[J];外国教育研究;1984年02期
2 思化;;比较教育讨论会在天津召开[J];外国教育研究;1985年03期
3 史朝;;一本比较教育的入门著作——冲原丰《比较教育学》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85年04期
4 钱颖;;“新技术革命与教育改革”学术讨论会在津召开[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5年04期
5 方德林;;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今日世界比较教育丛书》总序[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6 吴克庚;比较教育学[J];中国远程教育;1993年01期
7 包宝泉;八十年代以来日本的比较教育学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03期
8 夏国英;关于我国比较教育学发展之可行走向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9 马越彻,高益民;日本亚洲教育研究的方法与课题[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10 薛岩松,张超;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本文编号:1447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447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