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论教学论的基本类型

发布时间:2018-01-20 11:59

  本文关键词: 教学论 类型 知识主导型 发展主导型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2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教学论形成了众多的流派与分支。就教学论演化与发展过程中先后关注的知识与发展问题来看,可以把花样繁多的教学论流派和分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知识主导型教学论和发展主导型教学论。知识主导型教学论主张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调控、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等都要以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为中心来安排。发展主导型教学论则相反,坚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等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都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旨归。分析不同类型教学论的纵向演变和横向联系,有利于弄清教学论发展的源流,从而更好地加强我国教学论学科建设,促进教学论学科的繁荣和发展。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more than 300 years' development, teaching theory has formed many schools and branche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basic types: the knowledge-based teaching theory and the development-oriented teaching theory, and the knowledge-dominated teaching theory advocates the choice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regul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use of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form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should be centered on the imparting and mastering of knowledge. On the contrary, the development of dominant teaching theory, adhere to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form,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other elements and links should aim at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of teaching theory development by analyzing the vertical evolution and horizontal relationship of different types of teaching theory. In order to better strengthen the subject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heory, promote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theory disciplin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如果把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一书的问世作为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教学论的诞生(该书在教和学的“艺术”范畴内构建理论体系),那么教学论的历史已是三百年有余了。经过三百多年的演化和发展,教学论形成了众多的流派与分支。从纵向上看,有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学论,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杰,汪建飞,许万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黄警钟;高校学生就业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时延辉;探究学习的理论基础[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4 杨乃虹;师炜;;成人高等教育考试与评价的价值取向分析[J];成人教育;2007年03期

5 钟柏昌;学习软件质量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6 殷雅竹,李艺;论教育绩效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7 杜惠蓉;新课程条件下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8 毛萍,熊志翔;试论高等教育质量的跨国比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9 刘理;浅谈综合性大学公选课的教学质量管理[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02期

10 刘理,楼程富;公共选修课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晓东;对我国高师体育院系综合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2 贺祖斌;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乐毅;学校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宋晓平;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意忠;论教授治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宁宁;寻找教育政策制定的研究基础[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9 刘岗;数学学习评价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志红;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可操作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丽华;河南省武术学校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2 孙文浩;非制式评量透视[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肖全民;素质教育评价机制试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赵大川;普通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曹梅;网络学习的学习监控和学习评价的理论与技术框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徐峥嵘;计算机辅助物理能力考核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赵明仁;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意忠;教育评价价值取向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彭俊英;幼儿美术创作发展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何红梅;农村成人发展的质量及其教育保障机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作芳;任海宾;;师生关系的四种类型:基于教育历史和实践的概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2期

2 张欣;侯怀银;;近10年中国教学论学科建设的本土探索[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4期

3 李自璋;;刍议课堂问题行为[J];泸州职业教育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周媛婷;苏长征;秦振华;宋凌;姜波;顾惠敏;;医学贫困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型与因的探索[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李自璋;;试论中等生的教育与转化[J];泸州职业教育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洪昌勇;;利用CAI课件进行体育辅助教学的开发与尝试[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年07期

7 顾英玲;毛怀周;;远程教育课程面授辅导趋势的优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2期

8 王晓春;;班主任的类型[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1年Z1期

9 李春际;;教师处理消极情感的类型与克服办法[J];大众心理学;2004年12期

10 ;你对男生的观察力如何?[J];人生十六七;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曹兆文;;对“教育收益”的再认识[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边玉芳;蒋峗;;青春期心理危机的类型、表现、特征及干预现状的剖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娜斯佳(Zheldak Anastasiia);近20年俄罗斯教学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改革[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轶芳;交往教学理论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张晓辉;教学空白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仝曦;初三学生考试焦虑分类及意象干预[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韩红艳;大学生网络交往类型及其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程妍涛;主配班教师合作行为构成要素及类型分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简福平;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安晓斌;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与人格类型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蒋菲;试论我国20世纪90年代元教学论研究的成就、问题、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林蓉美;中国传统教学论思想的社会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立;我国传统教学论的几对主要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璐琳;动摇的基础:哲学对教学论研究的作用趋势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雷树祥;中国传统教学论思想的文化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48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448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7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