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职业锚角度考察
本文关键词: 职业锚 农村教师流失 多重职业生涯发展阶梯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农村教师不合理的单向流动,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导致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严重滑坡。借鉴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相关理论,从职业锚角度考察农村教师流失现象,可以使我们找到解决此问题的新办法,即建立多重职业生涯发展阶梯。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unreasonable one-way flow of rural teachers has been caused by various reasons, whic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ork in schools. Leading to a serious decline in the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Drawing on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we can find a new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by investigating the phenomenon of loss of rural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anchor. That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ple career development ladder.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527
【正文快照】: 一、什么是职业锚职业锚是埃德加·施恩从对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研究院毕业生的一项纵向研究中形成的。所谓职业锚,是一种指导、制约、稳定和整合个人职业决策的自我观。这种自我观有三个部件:(1)自省的才干和能力;(2)自省的动机和需要;(3)自省的态度与价值观。职业锚这一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言贵;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1期
2 邵梅;多重职业生涯留住优秀员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纯阳;农村人力资源配置问题探析[J];调研世界;2003年05期
2 汪丞;中日教师流动:比较与借鉴[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3 唐松林,张儒辉;“‘小康’视野中的农村教师发展研究”研究线索介绍[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2期
4 李士安;;实现区域城乡中小学教师双向流动的困难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6期
5 汪丞;;中小学教师流动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6 王安全;关于稳定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年09期
7 唐松林;中国农村教师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一)[J];云梦学刊;2005年06期
8 陆桂芹,徐凌霄,吴弘萍;职业锚理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松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曦婷;甘肃省省直机关公务员职业发展规划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臧其胜;农村中学教师流动的动因探析与路径选择[D];苏州大学;2007年
3 李兢;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尹博;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胡艳红;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因素分析及其与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旭灿;知识型企业员工薪酬制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7 黄芳;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角色定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8 齐永智;民营企业员工激励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9 王群;国有企业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管理[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汪丞;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的中日中小学教师流动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思平;职业发展体系与员工职业计划[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可一;工作情景中认知资源与职业锚关系的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戴良铁 ,刘颖;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与方法介绍(二)——认识你的“职业锚”[J];中国劳动;2001年09期
3 郑耀洲;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帮你设计未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董晓霞;职业锚理论与公共人力资源配置[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5 E·H·施恩;职业锚理论[J];中国人才;2002年09期
6 徐昶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初探[J];惠州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王新华 ,孙剑平;企业员工多通道生涯发展薪酬体系设计[J];中国人才;2003年07期
8 江竹兵;信息化对高校师资管理的影响[J];理论界;2003年01期
9 程社明;职业生涯的开发与管理[J];中外企业文化;2003年02期
10 纪新华;员工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自我管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谢忠明;;职业锚理论述评[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金延平;李磊;你的职业锚类型是什么?[N];中国商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周悦;抛准你的“职业锚”[N];财经时报;2003年
3 赵文契;优化薪酬设计 促进企业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3年
4 周智勇;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师[N];中国旅游报;2004年
5 杨泉;人力资源招聘战略的影响量分析[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6 张序;对员工实施“心理管理”的方法[N];经理日报;2005年
7 杨旭华;工作压力认知与管理研究[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长伟;中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2 汪玉萍;科研人员的职业价值观与激励方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何琪;个性、职业锚与职业发展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宋磊;大学生生涯管理数据库系统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金英姬;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6 杨亚菁;建设银行W分行人才流失倾向及应对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肖艳平;软件企业研发人员职业生涯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许振绿;基于匹配的职业生涯管理与研发人员离职意向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杨米玲;山东网通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李晋宏;职业锚、职业特征与工作满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52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452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