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有效教学的应有之义
本文关键词: 体验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认知 传统教学 学生情感 学生素质 关系世界 人生经验 内心世界 出处:《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体验是一个既区别于认知又区别于经验的概念。传统教学过多关注学生的认知与经验。体验教学不只是注重对知识进行认知、积累和加工,更强调通过体验与反省使知识进入个人内心世界,与学生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合并生成意义。体验乃有效教学的应有之义。
[Abstract]:Experience is a concept that is not only different from cognition but also from experience. Traditional teaching pays too much attention to students' cognition and experience. Experience teaching no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cognition accumulation and processing of knowledge. More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into the inner world of individuals through experience and introspection, and the fusion of knowledge with students' living conditions and life experiences, which is the proper meaning of effective teaching.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一、体验的概念体验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关于体验的界定,人们最初是从哲学、美学、心理学等角度来探讨的。哲学范畴的体验有认识论和本体论之分。在认识论中,体验是一种认识方式,即以体验的方式达到认知、理解或者促进并加深理解;在本体论中,体验是一种存在方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华;体验课程论——一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下)[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彭启福;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与我国教育理念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彭启福;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樊勇,朱小平;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2期
6 王培英;;论拉斯普京创作中的宗教意识[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7 张公善;海德格尔对当代美学本体的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郑溟;对跨文化翻译的哲学诠释学反思——理解、译解与解释的动态效应[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崔伟奇;论“通识教育”的哲学基础——兼析“科学传统与人文传统”的辩证统一[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胡江宁;现代阐释学与文学翻译实践的关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深入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崔伟奇;;论创新教育的“通识”基础——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目标[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覃雪萍;;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促成学生自主发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杨秀清;;浅谈有效教学的心理能力[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陈穆;;对“绿色校园”理念的定位及教育环境创设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吕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7 陈家旭;;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左崇良;;和谐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9 赵霞;;中职德育创新的四个开放[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华峰;基于系统科学的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吴德芳;论“后现代思想”视野下的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赵卫国;海德格尔的时间性与时——间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巴桥香;“三江源”民族实验班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邵洁;音乐欣赏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尹季显;改编视野中安德列耶夫对师陀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8年
4 郝萍瑞;人类发展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段吉方;审美文化与中国当下影视艺术的文化指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于宏;试论艾特玛托夫的《断头台》[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范丹红;女生教育的病理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吕强;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自由——试论庄子的“逍遥游”[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高山;中学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周春林;艺术语言运思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华;西方多元道德教育理论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伯特·L·布莱尼;曹秋平;;儿童早期教育中的有效教学[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2年02期
2 Gerald S.Jakubowski,姚银芳;学生们对老师们有什么想法[J];化工高等教育;1985年03期
3 ;国外信息[J];课程.教材.教法;1987年07期
4 段斌;;小学生混淆"的、地、得"的原因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1987年05期
5 马登·斯普曼;孙日融;;由上而下及由下而上的教学方法[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8年05期
6 约翰·托马斯;胡浩;;课堂管理:有效教学的关键[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8年06期
7 夏清明;;运用“体验教学”的体会[J];小学教学研究;1988年07期
8 刘光胜;;加强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1988年12期
9 ;教育技术涵义的表述(一)[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1989年01期
10 万翼;学习困难儿童早期编班教学干预[J];江西教育;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振平;丰慧根;姚开辉;;现代教学中智能素质的培养[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2 魏红;申继亮;;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杨秀清;;浅谈有效教学的心理能力[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平旭;;论“两课”有效教学之特征[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高荣芳;程琴芳;;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手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福运;;利用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教学的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书;邱笑宸;;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齐芳;王健;王秀平;;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团体操表演立体创编的研究——团体操队形构图的技术设想[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任伟;马进;;有效教学:案例与反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张慧;;让有效教学从心出发——浅谈有效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李茂 编译;合格教师是怎样炼成的[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李士明;“新课程”要求教师“有效备课”[N];中国教师报;2003年
5 通讯员 许建平、李禾丰 本报记者 王绍雄;素质教育绽奇葩[N];光明日报;2003年
6 全国教师用书发行协作会秘书长 张威;贴近教师进入课堂关注教育教学细节[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孙伟强 杨占月 潘学敏;锐意创新潮头立 百舸争流敢为先[N];中国教师报;2004年
8 刘援;让英语语言能力在“体验”中升华[N];光明日报;2004年
9 苏军;教学的序与跋:教案与案例[N];文汇报;2004年
10 俞巧云;如何培养富有创新思维的创新人才[N];新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闫守轩;论教学中的生命关怀[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冰冰;论如何超越教学法进行有效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朱水萍;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的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梁春玲;中学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茂祥;走班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初探——兼论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学习的有效教学思想[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何丽君;高校教师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于素红;小班化对有效教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蒋萍;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肖贻杰;大学教师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10 郭艳;外语教学中的情感效应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79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4798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