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走出微观视野的教育学

发布时间:2018-02-01 07:46

  本文关键词: 传统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 微观 宏观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育学以学校教育为研究对象而确立了其学科地位,但这种微观的学术框架难以反映教育科学分化与综合的快速发展。经济学从微观融合宏观的成功发展道路表明,教育学的发展也只有将教育问题的微观与宏观有机地结合,才能适应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需要,走出传统微观视野下的“普通”教育学体系,形成更富有生命力的现代教育学。
[Abstract]:Pedagogy takes school educ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establishes its subject status. However, this micro-academic framework can hardly refle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science differentiation and synthesis. The development of pedagogy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walk out of the "ordinary" pedagogy system under the traditional micro view only by organically combining the micro and macro aspects of educational problems. Form more vitality of modern pedagogy.
【作者单位】: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繁荣表现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着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快速发展,并且也推动了相应的“问题研究”取向的成功,特别是经过近些年的“问题取向”研究之后,“为教育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1〕。那么,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在经历了“问题取向研究”之后的体系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2 方福前;20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成果[J];教学与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天雪;;也谈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2 杨继国;二元市场结构: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10期

3 柳海民;林丹;;困境与突破:论中国教育学的范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贾玉革;从供求理论的发展脉络看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战略选择[J];当代财经;2002年10期

5 胡美军;微观经济主体决策模型变化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一个分析宏观经济学发展的新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02期

6 柳欣;曹静;;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J];东岳论丛;2006年04期

7 许锡良;制约“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因素分析——兼论教育复杂性对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8 刘远碧;对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再思考[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陈蕾;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关系的经济学分析[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赵永亮;个体在信息传递中的行为对组织效率的影响[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渤;人为价值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于辉;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5 刘冠军;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6 杨卫军;人力资本视角的农民增收[D];西北大学;2006年

7 曹蓉;基于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8 齐梅;教育学原理学科科学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谷国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高天光;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发展的制度激励[D];山西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蔚;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对策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2 汤丽芳;论对经济人的伦理制约[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建伟;产业簇群研究:以浙江南浔为例[D];浙江大学;2002年

4 张岚;搭配销售的法律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5 李定坎;住宅金融的国际比较和我国的发展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6 赵淑华;农村集体产权及实现方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7 张晓东;从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惩罚谈作为策略的教育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海娟;我国纺织专业市场的发展阶段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9 马俊奇;我国证券公司困境分析及其风险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谢武纪;预成到生成: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走向[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庆伟;杨克瑞;;走出微观视野的教育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07期

2 肖昊;;教育学从“艺术”到“实用价值”再到“科学发展”的追求——兼论教育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3 于述胜;毕苑;娄岙菲;张小丽;;从教育学史到教育学术史[J];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4 阮志孝;;传播学视野下的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5 ;《现代教育学基础》中译本序[J];全球教育展望;1986年05期

6 胡艳曦;现代教育学的一个新观点——人文教育的导入[J];探求;2001年04期

7 文那;;跨文化语境中对教育学的后现代思考——读D·G·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J];教育科学论坛;2002年02期

8 李春琴;;走出教育学研究的困境——评靳玉乐、李森主编的《现代教育学》[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王秀静;;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益探索——评《现代教育学》[J];人民教育;2007年02期

10 李小融;;现代教育学研究应有多个逻辑起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水芬;;陶行知的《我们的信条》是现代教育学的精髓[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年

2 朱汉民;;《智育志》导言[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陈忠;;帮助孩子健康成长[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4 包丹丹;;试论口述史何以应用到教育学术史中[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伟邋张恰;简评《教育学》[N];光明日报;2007年

2 上海 李勇;教育也可以等于“挑葱卖蒜”[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张燕飞 吕红;教师素质是搞好教学的保证[N];贵州日报;2005年

4 张彦(作者单位:甘肃省财贸学校);试析教育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5 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郑利敏 赖群阳;杭州深圳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市[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黄晗曲;网络让教育出逃?[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任鹏宇 夏命群 吕夫滕;远程教育催生个性化教育市场[N];经济参考报;2003年

8 刘步春 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批评:要保护人格完善[N];华夏时报;2001年

9 张铁道(北京市教科院副院长、博士);以教育科研推动学校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符德新;校长培训:面孔悄悄在改变[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武云斐;合作 共生 共赢[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福春;美国教育学演进史(1832-195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运花;兴趣:一个不容忽视和懈怠的主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传昌;全球化背景下的后现代教育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闫瑞;教师个性的养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晶晶;孔子的师德理念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卢健;后现代视野下审美型师生关系之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孙丽丽;民国初期教育学话语建构及其方法论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雪飞;宋儒学习方式的现代诠释[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徐春娜;略论《吕纪》中的教育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欧阳叶;民族文化视野中教育目的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柏杨;人性化视野下的教育学教材审视[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81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481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3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