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桂林市农村寄宿学校饮水与厕所卫生设施现状调查

发布时间:2018-02-10 18:24

  本文关键词: 农村 寄宿学校 卫生设施 调查 出处:《应用预防医学》200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桂林市农村寄宿学校饮水与环境卫生设施现状,为促进农村学校环境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介水传染病发生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由受到技术培训的各有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按照统一规定的调查内容、方法和表格对辖区内农村寄宿学校饮水与厕所卫生设施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桂林市辖农村寄宿学校320所,饮水水源类型以地下水为主,占74.93%(254/339);而供水类型以自备水源供水为主,占59.37%(190/320),其次为乡村级供水占32.19%(103/320);仅有35.94%(115/320)的学校能够提供安全饮水。学校卫生厕所普及率为42.81%(137/320),57.19%为深坑旱厕或浅坑旱厕,卫生厕所粪便无害化水平较低,仅为11.83%。结论桂林市农村寄宿学校以缺乏水处理卫生设施的自备水源供水为主要供水类型,而厕所粪便则成为学校饮水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加强对农村寄宿学校饮水和厕所卫生设施建设是预防和控制介水性肠道传染病在该地区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rinking water and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facilities in rural boarding schools in Guilin, and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in rural school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occurrence and prevalence of waterborne diseases shall be carried out by professionals of the relevant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stitutions who have received technical train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ents of the investigation as provided for in the unified provisions, Methods and tabl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rinking water and toilet sanitation in rural boarding schools. Results 320 rural boarding schools in Guilin city were investigated, and groundwater was the main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74.93% 254 / 339m; and the main type of water supply is self-provided water supply, which accounts for 59.3737 / 190 / 320, followed by rural water supply 32.19193 / 320 / 320; only 35.94115 / 320 / 320) schools can provide safe drinking water. The prevalence rate of school sanitary latrines is 42.81137r320 / 320% for dry latrines in deep pits or dry latrines in shallow pits. Conclusion the main type of water supply in Guilin rural boarding schools is the water supply of self-provided water source, which lacks of water treatment and sanitation facilities, and only 11.83.Conclusion it is the main type of water supply in rural boarding schools in Guilin. But toilet feces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pollutants in school drinking water,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rinking water and toilet sanitation facilities in rural boarding school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occurrence and prevalence of waterborne intestinal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is area.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治区爱卫办资助项目(桂爱卫办[2006]2号)
【分类号】:G5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曾竣,唐振柱,张杰,陈伟,王鸣柳,全文郎,何斌;1990~2000年桂林市伤寒调查报告[J];广西预防医学;2004年02期

2 麦浩;袁荣枝;赵日秀;;桂林市1999~2003年伤寒副伤寒流行情况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唐振柱;钟格梅;杨虹;陈莉;李裕利;李裕生;黄江平;黎智;;广西寄宿学校饮水卫生现状和水传肠道传染病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年01期

4 钟格梅;唐振柱;杨虹;陈莉;李裕利;李裕生;黎智;黄江平;黎勇;;广西农村寄宿学校饮水微生物污染与介水传染病关系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唐振柱;钟格梅;杨虹;陈莉;李裕利;李裕生;黄江平;黎智;;广西寄宿学校饮水卫生现状和水传肠道传染病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玫,唐振柱,董柏青,曾竣,王鸣柳,李翠云,龚健,梁大斌;1993~2002年广西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3年04期

2 唐振柱,李翠云,董柏青,杨进业,黄文波,谭冬梅,王鸣柳,权怡,黄运能,袁荣枝,陈伟,邓曼玲;霍乱流行区江河霍乱弧菌污染的监测和消除研究[J];广西预防医学;2002年02期

3 邓曼玲,郭炳才,张振开;1999~2000年桂林市甲型副伤寒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J];广西预防医学;2002年03期

4 谭春梅,董柏青,黄林,梁绍伶,杨美才,陈岳波;广西校园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广西预防医学;2002年06期

5 马宗孝,唐昌新,赵玉林,蒋叶伟,蒋方成,蒋晓英;1996~2002年全州县甲型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J];广西预防医学;2003年03期

6 麦浩;杨涛;张颖;龚健;黄运能;邓玄;;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研究[J];广西预防医学;2006年01期

7 唐振柱,林玫,杨进业;广西伤寒流行现状及其防治措施[J];广西预防医学;1997年04期

8 钟格梅,陈莉,李裕利,黎智;广西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4年03期

9 林玫,龚健,董柏青,李翠云,廖和壮,张咸奇,玉明科,古廷思,黄勇,陈茁,权怡;广西某中学甲型副伤寒暴发的流行特征及原因[J];实用预防医学;2005年01期

10 董红军,王海波,崔军;宁波市13年间伤寒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天棱;;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6期

2 高国辉;;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J];华章;2011年20期

3 黄淑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思索[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7期

4 何芙蓉;;农村民办学校教师素质整体提升探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8期

5 魏匡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应对措施[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1期

6 胡巧云;;关爱留守儿童 共建和谐社会[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08期

7 黄鑫;;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泸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8 方一帆;;“十二五”时期我国政府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策探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方玉芬;;陶行知普及乡村幼稚教育思想及启示[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赵兴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质与解决路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录梅;张文新;王姝琼;Doran C.French;;农村独生青少年与非独生青少年的亲子关系、友谊与孤独感[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钮堂柏;;浅谈农村弱势家庭的子女的教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江文涛;罗丹;;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专项投资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叶军;;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常云红;陈迪;刘永青;陈红香;;农村初中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蒋中一;;关于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集资和学费问题——东、中、西部典型村情况的比较[A];中国扶贫论文精粹[C];2001年

7 金东贤;;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文新;;父母教育方式与青少年自尊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党生秀;;农村后进生成因浅议[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10 陈占虎;;平安县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调查结果及对策[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北郧县教育局办公室 秦天友;农村课改遇到教师难题[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翟帆 时晓玲 鲍道苏 叶莎莎 柴葳;农村师资,,面对结构矛盾[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胥建武 作者系秦安县阳兀川中学教师;农村学校素质教育[N];甘肃日报;2005年

4 中共宜城市委 宜城市人民政府;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N];湖北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李东梅 周一青 实习生 于丽娟;农村孩子离书多远[N];宁夏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王前海 专家 谢鸿光;“反哺”农村 重在教育[N];中国信息报;2005年

7 正阳县岳城小学 杨中立;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值得重视[N];驻马店日报;2005年

8 项远军;农村师资“老化”对策[N];中国教师报;2005年

9 徐满元;农村教育现状令人堪忧[N];淮南日报;2005年

10 张容声;帮助农村留守教师穿越“心理迷墙”[N];闽东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金莲;中国西部农村的教育费用与教育成就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3 孙立群;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苑;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2 袁志芬;粤北农村新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缪忠英;农村“留守儿童”失学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夏素荣;农村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苏萍;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水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罗多良;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我省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问题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细玫;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困境与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杨晓奇;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海丽;农村高中生压力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高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编制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01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01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b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